【英國脫歐】文翠珊的前路:窮途末路還是苦盡甘來?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自周二(12日)的英國國會脫歐協議第二次大敗後,文翠珊的發言都變得聲音沙啞,連話也再說不下去,也似乎象徵了她領導的政府,以至於英國脫歐進程的死局。
文翠珊圍困於保守黨疑歐派與歐盟的拉扯之間,在難局中領導脫歐已近3年,雖然諸如《經濟學人》等輿論領袖級媒體認為文翠珊推動脫歐無能、進退失據,與工黨黨魁郝爾賓(Jeremy Corbyn)互比平庸,不少人對她排除萬難的決心也甚為佩服。
如今,文翠珊正準備下周第三次將她的脫歐協議送交國會表決,在歐盟不會再作讓步的情況下,勢將再遇敗績。一直屢敗屢戰的文翠珊,會走到窮途末路嗎?

文翠珊上月在國會就脫歐協議辯論時,聲線沙啞,幾乎失聲。(Youtube影片截圖)

最新更新:英國國會下議院14日以412票贊成、202票反對,要求押後脫歐。而同日表決的、由各議員提出的多個修正案,均遭否決。

英國今日的脫歐困局,文翠珊在2017年1月發表的蘭卡斯特宮(Lancaster House)演說,扮演了重要角色。當時,文翠珊據聞在未有咨詢全體內閣成員的情況下,貿然發表公開演說為「英國脫歐」定調:脫離歐盟單一市場及關稅同盟,以奪回移民政策控制權、自主貿易權,以及不再接受歐洲法院管制。

此一定調無疑是反映了2016年公投脫歐支持者的集體意志,卻造成今日脫歐最後難題:如何避免北愛爾蘭與愛爾蘭之間的硬邊境。

2016年「脫歐公投」豪賭失敗的卡梅倫,拍拍屁股便去,今日正在忙着寫回憶錄。(路透社)

文翠珊的固執:一條失敗的中線路線

在蘭卡斯特宮演說後,歐盟查找世界各國與歐盟的各種關係,最終只能尋得將英國變成第三方國家一途,與如今無協議脫歐後的英國地位同出一轍,也開始擔心愛爾蘭的邊境問題。

自認為遵從了脫歐公投民意的文翠珊,自2017年3月29日正式啟動脫歐程序以來,就不斷努力在「第三方國家地位」與「單一市場及關稅同盟」之間尋找一條各方都能接受的中線,她的脫歐協議可算是這一條中線的第一筆。

成功的中間路線,能讓各方滿意;失敗的中間路線,反過來卻是兩邊不是人。文翠珊一直以來的困局,就是她走上了一條失敗的中間路線,而且不斷固執硬撐下去,又不願與其他政黨合作,至今只能靠無協議脫歐威脅留歐派、以長期延後脫歐、甚至留歐的可能局面威脅疑歐派,希望在最後一分鐘能迫得各方含淚支持她的協議。

領導保守黨內疑歐派的里斯莫格(Jacob Rees-Mogg),立場保守,反同性戀、反任何情況下的墮胎,一直將「英國主權」掛在口邊。周二(26日),他在脫歐失敗的威脅下,似有要改變立場支持文翠珊協議之意。(路透社)

文翠珊的性格缺點:獨來獨往的不群與偏聽

以「獨來獨往、注重實幹」形象著稱的文翠珊,實幹有餘,遠見不足,更敗於她獨來獨往的性格。

前兩任因與文翠珊路線分歧而請辭的脫歐事務大臣,戴德偉(David Davis)與藍韜文(Dominic Raab),都有傳與文翠珊的心腹脫歐顧問羅賓斯(Oliver Robbins)不和,全因文翠珊在脫歐事務上只信賴後者一人,而將在保守黨疑歐派政界甚有影響力的戴德偉與藍韜文置之不顧。

有英國政壇記者更指,文翠珊向黨友拉票時,很多時候只在黨友面前「機械式」的發表一篇早已預備的演詞,隨後轉身便去。如果她願意留下來與黨友打好關係,今日的局面也許就已不一樣。

前港督彭定康的牛津師弟、修讀「哲學、政治、經濟」的首相歐盟顧問羅賓斯(Oliver Robbins),是文翠珊脫歐政策的幕後軍師。(視覺中國)

維護保守黨團結 失卻歐盟同情

在去年11月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後,文翠珊面對國內疑歐派、留歐派,以及工黨的四面楚歌,痛忍12月「最後一刻取消協議國會表決」的醜態、熬過保守黨內隨後的不信任投票,直至1月15日的脫歐協議首次國會表決前,也一直得到歐盟建制的同情。

然而,表決大敗後,文翠珊卻為保黨內團結,轉向只求滿足疑歐派,更聯同疑歐派出爾反爾的要求歐盟與她重新談判脫歐協議,使歐盟對她的憐憫頓時消磨殆盡。

在本周二(12日)脫歐協議第二次國會表決前的讓步後,歐盟已是仁至義盡。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就指英國再不會有「第三次機會」,而歐盟談判代表巴尼耶(Michel Barnier)亦指歐盟已對英國3月29日的無協議脫歐做好準備。

在英國政壇大亂之中,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周一(11日)就向英國表明他們不會再有「第三次機會」,點明歐盟已不會再向英國作第三次讓步。(路透社)

國內舉目無親、歐盟同情盡失之下,文翠珊如果似乎已經走上其首相生涯的最後一里路。問題是,這一里路是窮途末路,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脫歐死局 會否迫使文翠珊下台?

早在去年12月的保守黨內不信任投票時,文翠珊就已保證不會再帶領保守黨進入下一次大選。如果她信守承諾,這將會是她的最後一屆首相任期,脫歐未來走向也是她最後的政治任務。

如果無協議脫歐在3月29日果真如期降臨的話,對文翠珊而言,當然是極大的失敗──兩年的脫歐協議談判將付之一炬。

然而,在野工黨根本沒有票數在國會擊倒文翠珊政府、保守黨內也沒有明顯能獲多數議員支持的首相人選。在脫歐硬着陸的情況下,文翠珊恐怕仍會迎難而上,主導及後與歐盟重建未來關係的談判。

英國工黨因該國脫歐問題陷入分裂。7名工黨議員2月18日宣布因不滿黨魁郝爾彬(Jeremy Corbyn)處理脫歐事宜方式而退黨。(路透社)

目前可見會讓文翠珊下台的可能有二。其一,為求黨內疑歐派支持她的脫歐協議,文翠珊或會在最後一刻以其相位作交換──由於在「有協議下」的脫歐只是脫歐的第一步,如果文翠珊願意將「英歐未來關係」的談判權交到黨內疑歐派手上,後者或許會忍痛支持讓英國能避免硬着陸的脫歐協議。

其二,文翠珊如果經歷第三次,甚至第四次的脫歐協議表決敗仗,在議會制的英國政治中,將愈加顯出其政府已不能獲得國會多數支持的事實。按照傳統的政治倫理,文翠珊理應退位讓賢。不過,目前這位「賢人」卻尚未出現。

英國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與丈夫美爾(Philip May)是牛津大學同學,梅爾比文翠珊少一歲。兩人於1980年9月結婚,至今已滿38年,人前人後表現恩愛。據說文翠珊在國會發言時,美爾都會到場靜聽支持。(視覺中國)

脫歐須偉人領導 而非平凡的文翠珊

文翠珊上任以來獨來獨往,對脫歐事務也頗為偏聽,而且過於堅持她早證明為失敗的脫歐中間路線,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今日的脫歐死局。

雖然「英國脫歐」本來就是一個含混不清、只想搭歐盟便車卻不願付出代價的虛想,可是文翠珊的性格缺點也是死局的主因之一。

然而,回頭想來,凡夫俗子誰無缺?文翠珊只是一個平凡的普通政治人物,卻被歷史機遇推上政治大舞台。

脫歐難題,本來就需要一個雄才偉略的大政治家才有辦法解決,可惜今日英國國內似乎沒有這一種人。因此,「柳暗花明又一村」,對文翠珊的前路而言,大概只是妄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