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反擊力度不減:究竟是誰在監控?誰在強索隱私?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華為集團上週向美國政府提告後高姿態不減。3月11日,華為高級副總裁陳黎芳接受CBC專訪時,除了批評美國處於「政治驅動」逮捕孟晚舟,侵害其個人權利,陳黎芳將更多時間放在批評美國對華為限制的不合理上。2月底開始,華為已在全球範圍內大打公關戰,意圖確立其「受害者形象」,凸顯美國霸權;這樣的「強勢反擊」,應該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繼華為總裁任正非打破「不接受採訪」慣例,接連在央視、英國BBC接受個人專訪,為華為辯護後;集團副總裁陳黎芳也隨即跟上。3月11日,陳黎芳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專訪。訪問中她提到,加拿大應美國要求逮捕孟晚舟乃「政治驅動」。她亦表示:「我們仍然相信加拿大政府是自信的、公正的、獨立的,也相信加拿大司法系統一定能夠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地處理」。

被問及是否擔憂美國的打壓行動時,陳黎芳提到「美國可能有點低估了華為的團結意志,也有點低估了其他國家政府、企業和民眾自身的判斷力。美國並沒有拿出事實,只是拿一些觀點和猜測去影響輿論。我覺得它的影響力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強大。」早前,德國、英國及新西蘭均宣布考慮在符合安全標準情況下,開放華為進駐,似乎也印證了陳黎芳的回答。

華為風波:華為創始人任正非2019年初一改過去的低調作風,連番接受中外傳媒的訪問。他2月則強調即使中國要求參與間諜活動,他將堅決拒絕。(美聯社)

與此同時,陳黎芳也對仍禁止華為的美、澳兩國「發起攻勢」。被問到「華為是否會根據中國《情報法》向政府交出網絡中傳輸資料」時,她回答到:「我也理解這些擔憂,就像我第一次讀到美國的雲法案,澳洲的AA法案。這些法律要求企業安裝後門,蒐集他國數據信息,我對此也特別震驚、特別擔憂。」她同時提到:無論任何情況,華為都拒絕任何政府的裝後門、收集數據情報的要求。

陳黎芳提到的兩個方案分別在去年3月,及12月在美國和澳洲獲得通過。雲法案(CLOUD Act)要求美國互聯網企業有責任在法庭許可後,向政府提交美國居民儲存在海外服務器中的信息。而澳洲AA法案則容許政府將監聽及監視範圍由原本通話,擴展至諸如WhatsApp,Line在內的加密通訊軟件。

斯諾登向傳媒曝光美國國安局的稜鏡計劃。(視覺中國)

加拿大同歐洲各國一貫重視個人隱私保護,歐盟制定的GDPR標準更被認為全球範圍內最嚴格的隱私法,而被大部分跨國企業遵守。今次陳黎芳不僅為華為辯護,更指責美、澳等國「明目張膽索取隱私」,或許旨在令加拿大人回憶起美國早前曝光的,違法監聽國民的「棱鏡門」事件。如此一來,美國以「後門威脅」指控華為似乎有些站不住腳。

今年2月來,華為已先後在多國展開「公關戰」,除了花費巨資在媒體及公共空間刊登廣告,更由集團高層領銜積極聯絡媒體辯護。而早前控告美國政府,則旨在利用法庭交鋒營造美國政府「不講理形象」,削弱其制裁華為的合理性。可以預料的是,將來華為在回應質疑時也將更加主動「揭發美國不義」,而非單純被動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