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開啟新戰場 特朗普的關稅執着

撰文:鄭悅
出版:更新:

當大家還在議論中美貿易戰會以何種方式結束的時候,特朗普已於近期對其他國家展開了攻勢:計劃取消印度與土耳其的最惠國待遇;以危害國家安全定性歐洲進口汽車;尋求減少美日貿易逆差的方法……

周一(3月4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表示,美國計劃取消印度與土耳其兩國在普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GSP)計劃下所享有的優惠。同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致信國會告知此事,並稱該計劃最快在60天內施行,屆時將向上述兩國的商品徵收關稅,而特朗普的口吻一如往常:「印度有非常高的關稅」、「它向美國索取太多了」,「我們的摩托車出口至印度,印度索取100%的關稅,而印度的摩托車進入美國,我們完全是無關稅。」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一(4日)表示有意取消對印度的普及特惠稅制度(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GSP)。(路透社)

這亦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向盟友「揮刀」的情景。就在剛剛過去的2月,美國商務部向特朗普提交針對進口汽車的「232調查」報告,提出歐洲進口汽車威脅國家安全論,並向特朗普提出建議,包括施加進口汽車關稅等舉措。

與此同時,日本亦是特朗普十分關注的目標。早在上世紀80年代,當時作為商人的特朗普多次公開抨擊日本,認為「日本正吸收着美國經濟的血液」,呼籲美國對日本加徵15%-20%的關稅。如今,特朗普自上台後,從未忘記數落日本對美國關稅上的不公。

去年12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了對日本貿易談判的具體目標摘要,而兩國的貿易談判會在2019年初開啟。其中,摘要列明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匯率」等22項磋商事項。對此,日本對美國將匯率納入談判內容的作法感到不安,擔心匯率條款會成為制約日本經濟發展的工具。

可以看出,特朗普的貿易戰切入面已經越來越廣,亦越來越顯現其貿易策略。

特朗普的貿易戰切入面已經越來越廣,亦越來越顯現其貿易策略。(視覺中國)

貿易戰的攻勢鋪墊

早於去年3月,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對進口鋼鋁加徵10%至25%的高額關稅,由此引來多國的不滿。對此,美國於4月給予歐盟、墨西哥、加拿大及韓國等國豁免,唯獨將日本排除在外;而特朗普在去年亦頻頻提到對歐洲進口汽車關稅的不滿,多次以加徵關稅作為威脅。

至於美印的貿易摩擦亦在去年就有所顯現。去年9月,美印兩國首次召開「2+2」對話,美國要求印度作出正式的承諾,在未來3年內,每年向美國額外採購100億美元商品,並提出了重新審查對印度施行最惠國待遇的條件,而這些要求明顯讓印度感到棘手。

顯然,這些被特朗普針對的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特朗普所謂的「佔了美國便宜」的國家。不過,特朗普於去年就埋下的伏筆,為何皆集中在當下展開攻勢?

中美貿易戰難加分 多管齊下以顯政績

回溯特朗普的競選時期,「關稅」在當時已經是特朗普緊握在手中的一張牌。站在特朗普的角度,加徵關稅以壓制別國,是「讓美國再次強大」的重要方式,而對外打出「關稅牌」,則可以向選民展現他積極兌現競選諾言的形象。

然而特朗普的「關稅牌」是否真的能讓美國再次強大?特朗普當下已經遭受了質疑。2018年,特朗普向中國挑起了貿易戰,聲稱通過徵稅可以迅速抑制中美兩國貿易的不公平現象。

早於2017年,美國總統特朗普指令開啟對中國的「301調查」,為中美貿易戰埋下伏線。(視覺中國)

不過,美國商務部於周三(3月6日)公布的數據卻顯示,2018年,美國的貿易逆差達6,210億美元,創10年新高,而對華貿易逆差更是增長11.6%,達到4192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一時間,美國輿論紛紛質疑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更有評論認為特朗普對關稅缺乏科學的知識。

與此同時,中美貿易戰亦令美國諸多企業、農民與消費者產生經濟負擔,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中國挑起的貿易戰儼然難以成為特朗普政績的加分項。然而,特朗普如若因此而放棄「關稅牌」,反而順應了輿論對其關稅政策的質疑。因此,面對這樣的窘境,特朗普欲向多國挑起貿易爭端,或是為了多管齊下,以證明自己關稅策略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