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事佬美國走了 日韓關係正面對撞

和事佬美國走了 日韓關係正面對撞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1月28日,安倍晉三在國會發表演說闡述新一年施政方針。強化美日同盟,改善對華關係,同俄羅斯協商北方四島歸屬,助力朝鮮無核化,乃至加強發展中國家援助……安倍晉三的外交宣示洋洋灑灑,卻唯獨漏了一衣帶水的鄰邦韓國。

今次演說,是安倍晉三2012年就任首相以來,首次在施政演說中「省略」韓國。2013年的演說中,韓國被定位為「共享自由民主等基本價值和利益的鄰國」;此後4年韓國在安倍口中則是「共享戰略利益的最重要鄰國」;即使是兩國因慰安婦爭議而產生矛盾的2018年,安倍晉三仍提及「願意同文在寅總統一道,深化發展兩國合作關係」。

首相安倍晉三事後敦促韓國政府遵守國際條約下的責任。(視覺中國)
首相安倍晉三事後敦促韓國政府遵守國際條約下的責任。(視覺中國)

日本韓國早不咬弦

然而,日韓關係過去一年確實急轉直下。2018年3月,日韓兩國還曾時隔3年再次召開「日韓安全保障對話」,就兩國國防問題交換意見。未料12月底時,兩國便因為「火控雷達照射日本巡邏機」爭議交換起口水。除了慰安婦及海上衝突,日韓兩國還因二戰強徵勞工賠償問題激烈交鋒。

不少人看來,日韓爆發一系列爭議應歸咎於安倍同文在寅不咬弦:前者出身保守派政治世家,主張恢復日本「正常化國家」地位;後者則堅持左派立場,為民族大義敢繞開美國向金正恩遞上橄欖枝,更不會將日本放在眼裡。

韓國最高法院就日本二戰期間強徵勞工案作出裁決,要求日企賠償。(視覺中國)

正因如此,文在寅格外重視慰安婦及韓國勞工問題,冒著被批評不尊重國際條約的風險,撤銷《日韓慰安婦協議》中設定的基金會,更對日本領事館前設置的慰安婦銅像採取放任態度。至於早前爆發的新日鐵住金強徵韓國勞工一案,由於日本抗議韓國法庭判決違反兩國建交時簽訂的《請求權協定》,文在寅政府索性取消訂於11月進行的日韓領袖峰會。

兩國領袖相互強硬以對,也被批評為國內政治服務。根據《日經新聞》1月25日進行的民調顯示,高達62%受訪者支持對韓國「採取更強硬的應對措施」,主張「聆聽韓方主張」的僅有可憐的7%。至於韓國方面,受制於不佳經濟表現,文在寅支持率已跌至45.5%的歷史新低,而對日及對北(朝鮮)政策則獲得高評分,成為其救命稻草。

韓國總統文在寅上任後,多次出席「慰安婦」紀念活動,並檢討前屆政府與日本達成的協議。(VCG/Yonhap)

無人勸架 韓日掐架

當然,文在寅同安倍晉三均為考慮現實,顧及國家利益的政治家,前者可以突破輿論質疑主動同朝鮮接觸,開啟本輪半島無核化之門;後者也能及時調整外交策略,令日本免受特朗普浪潮衝擊的同時,還成為CPTPP協議主導者和受益者。相互強硬以對,絕不只出於個人政治前途需要,也同東北亞格局生變息息相關。

在過去,除了共同應對朝鮮及中國「安全威脅」外,日韓兩國並無太多共同政治利益;而無論兩國政府關係多緊張,雙邊貿易及經濟往來卻絲毫不受影響,這也給日韓兩國「放任自流」的理由。

美國去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後,日本、加拿大、澳洲和智利等11個亞太國家周四(8日)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簽署《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VCG)

但為維持美日、美韓同盟順利運作,美國一直以來都充當日韓調解人角色。朴槿惠執政的2014年,日韓關係因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及否定慰安婦問題陷入緊張,當時訪問韓國的美國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明言:韓國及日本必須立即對話以改善關係;甚至派出助理國務卿拉塞爾(Daniel Russel)專職調解兩國衝突。

但根據韓聯社引述外交領域人士報道:到目前為止,特朗普政府對「火燒眉毛」的日韓爭議仍不持立場,主張應由日韓兩國自行解決。這樣的態度一方面源於特朗普孤立主義立場,令其不願意投入資源予盟國,換取「看不見的回報」

特朗普的政策,最重要的內涵部分是美國優先主義。(視覺中國)

美國撤出的另一原因,源於特朗普放棄奧巴馬時代借助盟友平衡中國的戰略,改由美國「親自上陣」,對中國開打貿易戰及科技戰。加之朝鮮問題出現轉機,無論美日或美韓同盟重要性都大幅下降。

美國減少對日韓關係的干預,令兩國越走越遠;如今朝鮮問題得以舒緩,中韓間關於薩德系統,以及中日圍繞釣魚島產生的爭議也逐漸降溫,也令日韓間共同安全利益越來越少。可預見的未來,日韓關係似乎還會維持「冷而不破」的狀態。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