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華為「間諜」事件:活在大國夾層中的波蘭
自上周五(11日)華為駐華沙銷售總監王偉晶涉「間諜活動」在波蘭被捕後,波蘭官方作出了一連串「騎牆行為」,盡顯其夾在中美大國博奕的困境,讓人不禁暗嘆歷史又再重演。
上周五王偉晶與波蘭前情報人員Piotr D.被捕後,波蘭國家安全局發言人札林(Stanislaw Zaryn)在社交媒體Twitter公布消息,其中竟然標籤了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聯邦調查局(FBI)、國防部、國務院、駐歐美軍等帳號,似乎有所暗示。
向美國表忠 全因軍事依靠
在今日美國積極鼓勵盟友以國家安全為由棄用華為通訊裝置的時間,札林的所為,實有向美國表忠之意。
同時,波蘭內政部長布魯津斯基(Joachim Brudzinski)亦表示,歐盟和北約應就是否將華為排除在市場之外,制定共同立場。及後,更有官員表示波蘭政府正考慮禁用華為。
一直有恐俄情意結的波蘭傳統上依靠美軍及北約保護,其總統杜達(Andrzej Duda)早前就提議美國在波蘭建立「永久軍事基地」,派駐15,000名美軍,主動提出會支付美國20億美元,並將有關基地稱為「特朗普要塞」(Fort Trump),可謂拍盡馬屁。
科技、經濟未來在華 又不能得失中國
另一方面,波蘭經濟發展自蘇聯解體以來一直欣欣向榮,連2008年金融風暴也沒有阻止其經濟持續增長。如今,華沙更逐漸發展成高發科技及初創企業的重鎮,與華為等科技公司的深化合作,是其最自然不過的發展。
波蘭總理辦公室去年11月就指出,幾乎可以確定華為會在華沙附近興建新的科技中心。另外,在T-Mobile及Orange等電訊公司的波蘭分部,亦在去年開展了以華為5G技術為基礎的網絡先導項目。
另外,由中國成都連接到華沙西南、波蘭第三大城羅茲(Łódź)的貨運鐵路,早在2012年開通。自一帶一路在翌年開展後,今日其使用量比2013年時,大增50倍,可見雙方經貿關係之急速發展。
對波蘭而言,美國是軍事的依靠,中國是科技、經濟發展的重要合作夥伴,因此中美若能和睦共處,將對波蘭最為有利。然而,在特朗普主政後加速的中美全面性競爭局面,卻使波蘭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因此,波蘭向美國表忠之後,也不指責華為,而只針對被捕的王偉晶,指有關案件純屬後者的個人行為,與華為並無直接關係。而華為也革除王偉晶職務,指後者行為讓公司蒙羞。
波蘭的國難史:400年圍困大國政治
回顧歷史,波蘭自16、17世紀的所謂「黃金時代」以後,就一直為身陷大國勢力的爭鬥之中,特別是東邊的沙俄、西邊的普魯士、南邊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還有北邊一水之隔的瑞典。
1655至1660年的瑞典入侵後,多國開始利用波蘭內部對立勢力獲利的策略,從此波蘭更是一蹶不振。
波蘭在18世紀後段,更連續三次被俄國、普魯士及奧地利瓜分,直至1795年波蘭正式完全被三國瓜分,要待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才有空檔復國,總共經歷了123年的無家無國悲慘史。
期間,三國統治者更極力去除波蘭文化,有賴拿破倫時代的國族主義風潮,讓一部份知識份子在危局中將文化、語言保存下去。
可惜,共和國建成21年後又遭遇二戰爆發,波蘭再度被納粹德國與史太林治下的俄國瓜分;二戰之後,除了損失部份東方領土之外,更歸入了以俄羅斯為首的共產蘇聯之下。
直至上世紀80年代爆發連串示威,又遭逢美蘇冷戰以蘇聯解體結束,波蘭才於 1989年正式獨立。其後,波蘭在1999年加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2004年再加入歐盟,在軍事上依靠美國,在經濟上則借歐盟成員之便極力發展。
經歷近30年的相對平穩局面後,中美之間的全面性競爭關係,似乎又將波蘭推回其夾在強國之間的歷史軌跡上。
兩強之間的左右為難:你也是 我也是
不過,今日中美之爭,與以前德俄之間的硬拳頭平衡,或冷戰時美蘇之間的意識形態衝突,本質上都不一樣。
今日波蘭的局面,是美國支援軍事,中國則是經濟未來;最好的格局當然是兩者兼得,然而波蘭今日似乎是被迫要二擇其一。這種「左右不是人」的處境,正好解釋了波蘭當下的「騎牆行為」。
其實,在中美對壘的世局中,波蘭又豈是唯一「夾在中間」的地方?近至日本、韓國,遠至加拿大,甚至歐盟整體,也在試圖於兩強之間,走上一條從兩邊得利的中間路線。
我們小小的香港亦是如此,早年一邊受惠於中國的經濟急速發展,以及向外融資的需求,另一邊又保有殖民地時代遺留下來的獨立地位,更得美國的《香港關係法》及世貿成員身份等國際認可。
今日,諸如修改《香港關係法》等,也開始被炒作為中美對壘的議題之一。夾在中間的香港,又豈非不似波蘭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