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金正恩實現兩大目標 中國是朝鮮的「香港」?
北京時間1月8日上午,金正恩的軍綠色專列再次駛入北京站1號月台。時值中美貿易談判正在進行,第二次特金會也將召開之際,坊間普遍推測金正恩今次訪華旨在同習近平協調對美戰略,令雙方都可在談判中佔盡優勢。
自2018年3月首次訪華以來,金正恩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四次到訪中國,無論在中朝關係或是全球外交史上,都極為罕見。與此同時,兩人四次會面均為金正恩主動前來,更打破朝鮮領袖一貫「高高在上」的形象。另外今天同樣也是金正恩的生日,選在這天來訪北京,更體現其對中朝關係的重視。能令「白頭山之子」屈尊的恐怕不只是美朝談判。
棄核為經濟發展鋪路
凡事皆分手段及目的。朝鮮歷經二十餘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發出實戰能力的核武器,並非目的;金正恩敢於下定決心踏上棄核之路,也不可能是目的。無論是早期研製核武器,或是如今放棄核武器,其目的皆在於令國際社會正視其地位,令其獲得經濟發展的空間。而去年首次特金會上,特朗普同意保障朝鮮安全,亦表態將協助其經濟發展,可見平壤戰略的成功。
在安全問題得以逐步解決的基礎上,金正恩四次訪華除了談及無核化及中美朝政治議題,亦將經濟發展擺在相當重要的地位。去年3月他首次訪華時便參觀了中國科學院及北京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兩人隨後的「大連峰會」除了談到首次特金會的細節,亦討論中國「復興東北老工業區」戰略。而金正恩第三次訪華公報更提及中國高興看到朝鮮決定重點發展經濟,支持朝鮮「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中國:平壤眼中的「香港」
某種程度上來說,如今的中國及韓國之於朝鮮;正相當於改革開放時期香港之於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香港向中國提供大量外匯資金,以「先行者」角色證明大陸保障外資投資的決心,令其他國家資本敢於進入。香港亦帶去大量當時相當先進的管理制度。儘管有所爭議,如今中國大陸的土地及房地產交易制度,以及股市交易制度,皆仿照當時香港制度而設。
如今朝鮮,想要踏上改革開放之路先要闖過兩關:其一,如何說服外國資本進入朝鮮;其二,如何為經濟開放打造配套的政治制度。對前者而言,政治關係上較為親近的中國;以及早前積累相當投資經歷,且同文同種的韓國,顯然是平壤首階段爭取的目標。
至於制度層面,金正恩上台後加緊集權,且在對美談判時多次提及「保護朝鮮政權安全」,亦清晰表明其改革開放不可逾越勞動黨及金正恩掌權的底線。中國改革開放後,儘管經歷幾輪震盪,但中共對國家的把控能力卻日益加深。去年,朝鮮方面派出全部道(相當於中國省級行政區)一把手赴華考察,想必也想借鑒其「成功經驗」。
中朝勢必越走越近
金正日時期,朝鮮曾試圖將新義州地區打造為「朝鮮香港」卻未能成功:一方面自然由於金正日缺乏經濟改革的魄力,仍固守計劃經濟信條;另一方面也由於當時朝鮮並未妥善解決核問題,包括中國在內的聯合國成員國相繼執行對朝經濟制裁,令新義州這座中朝邊境「橋頭堡」無法發揮其價值。
由於朝鮮仍未全面棄核,當下仍遭遇聯合國安理會制裁。對朝鮮而言,進一步同美國協商,推動無核化進程仍是重中之重。談判過程中,朝鮮仍需爭取包括中國在內周邊國家支持;與此同時,由於朝鮮當下對外經濟出口仍依賴中國,平壤有迫切需求說服北京放鬆制裁,為其經濟成長提供動力。
無論是短期脫困,或是長期改革進程,朝鮮都難以離開北京協助。這樣的趨勢也注定,中朝關係在未來將愈發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