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宗事件 透視中東時局變化
經歷七年苦戰,敘利亞內戰已接近尾聲。然而,各方勢力的博弈卻絲毫沒有停下的跡象。在敘北部的曼比季,土耳其正有意衝撞美國紅線,將庫爾德人趕盡殺絕;海灣多國正計劃籌組軍事聯盟,向伊朗和土國示威;原本阿拉伯世界公敵的以色列,竟也同沙特越走越近。
根據土耳其《自由報》10月26日的報導: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已表示,將把注意力從曼比季轉移到幼發拉底河以東。今年1月,土耳其已发起「橄榄枝行动」,控制敘利亞西北部的庫爾德人根據地;若成功揮師東進,則可將庫爾德人趕盡殺絕。
一、土耳其持續疏遠美國
一直以來,美國都將庫爾德武裝視為其勢力範圍,對土耳其在敘利亞北部地區的軍事活動有所忌憚。今年1月,土耳其軍隊進軍曼比季地區時,已同當地美軍發生衝突。
兩國於今年6月簽訂《曼比季協議》:美國承認土耳其對敘利亞西北地區的控制權,要求庫爾德武裝從當地撤出。同時,土耳其亦許諾不再進犯東北部的庫爾德領地。10月24日開始,土美兩國軍隊更在曼比季地區展開聯合巡邏。
然而,埃爾多安最新的表態卻值得玩味。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表示:美國與土耳其之間的曼比季協議已經變成了阻礙土耳其的工具。而土耳其與俄羅斯之間關於伊德利卜的協議沒有出現任何問題,並且已經給這個地區帶來了和平。
自俄羅斯介入敘利亞戰局後,土耳其已將敘利亞的戰略目標,從推翻阿薩德政權轉移到遏制庫爾德人身上。由於後者同美國的緊密關係,土耳其疏遠美國也是意料中事。只是,此番「得寸進尺」的喊話也像是埃爾多安的最後通牒:離開庫爾德人,否則美土關係只會更差。
二、美國沙特尋求反撲
作為曾經的中東霸主,美國自然不可能坐視曾經的「小弟」騎上身來。土耳其身為北約成員國,一方面在地區「處處針對」美國;另一方面又頻頻向俄羅斯獻殷勤。既然如此,不如找群新朋友算數。
華府的新計劃便是被稱為「中東北約」的「中東戰略聯盟」(Middle East Strategic Alliance)。該聯盟計劃將美國、埃及、約旦及海灣六國納入其中,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藍本,加強成員國在導彈防禦、軍事訓練和反恐方面的合作。
沙特可謂美國之外,聯盟當仁不讓的核心。在庫什納的牽線下,沙特通過購買大量武器獲得美國芳心;即使爆發領事館殺人事件,特朗普也極盡袒護之能事。根據沙特外長朱拜爾所言:「我們堅決支持中東戰略聯盟,最近我們同海合會所有國家以及埃及舉行了會議。」該組織將在2019年投入運作。
儘管區域國家接受了「中東北約」這一雅號。但諷刺的是,這一稱號最早來源於俄羅斯衛星電視台(Sputnik)。而「中東戰略聯盟」也缺乏北約中最重要的集體自衛權條款:對於任何締約國之武裝攻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
按官方說法,該聯盟成立旨在應對伊朗在區域不斷擴張的影響力。但如今看來,該組織也頗有牽制土耳其和俄羅斯的意圖。
三、以色列-阿拉伯交往更熱絡
一直以來,美國同中東盟友走的火熱,都不妨礙以色列冷眼相待。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時,薩達姆向以色列發射導彈,報復美國-沙特聯軍的轟炸。以色列盛怒之下不敢回擊,以防阿拉伯世界認為沙特已同以色列「狼狽為奸」,中了薩達姆的反間計。
如今的以色列和海灣國家,卻似乎絲毫沒有這樣的顧忌。10月26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問了未同以色列建交的阿曼,兩國領導人實現1996年以來首次會面。次日,在阿聯酋舉行的柔道世錦賽上,阿聯酋高級官員亦為獲得冠軍的以色列運動員頒獎;以色列六芒星旗更首次在阿聯酋升起。
以色列早前已同約旦保持良好關係,如今的「和解之手」也為海灣國家所接受。今年4月,沙特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接受美國《大西洋》(The Atlantic)雜誌訪問時表示:信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都有權擁有自己的土地。形同改變多年立場,承認以色列的合法性。
一直以來,以色列僅需要維繫同美國的關係,便可在中東立足。隨著美國影響力下降,自然要學會同其他中東國家打交道。加之以色列同海灣國家同樣忌憚伊朗勢力的擴張,這樣的整合也水到渠成。只是,這樣的走向也令土耳其和伊朗,扛起維護巴勒斯坦利益的大旗。中東對立的局面依然難以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