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美貿易協定」:美加為何談不攏?與中期選舉又有何關係?
周五(31日)為新版「北美貿易協定」(NAFTA)提交國會的「死線」。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與加拿大外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在周一(27日)的「美墨共識」後,開展了四日「車輪戰」談判,卻趕不上周五的死線。
美加兩國向來是「最佳盟友」,去年8月開展「北美貿易協定」重新談判之時,外界還在討論要不要放棄墨西哥,另組美加協定。何以如今竟然有了「美墨共識」,美加卻談不攏?
特朗普早在競選期間就猛烈攻擊美加墨三國的「北美貿易協定」,曾指責其對手希拉里(Hillary Clinton)的丈夫克林頓總統在1994年在任時簽訂協議,是為對美國製造業的最大禍害之一。
特朗普最不滿的,就是協定通過後,美國汽車生產移師墨西哥等地,使美國工人失業。在他主導下,「北美自貿協定」的重新談判,於去年8月開展,一直毫無結果;加拿大更在本年5月退出談判,剩下美墨雙方繼續搓磨。上周一宣佈的「美墨共識」,可算是重大突破。
突破之機,在於美國讓步,放棄其「5年日落條款」的要求,以16年的期限取代,並加上每6年重新談判的規定。5年的日落條款,時間實在太短,不確定性太高,使企業投資無從著手,墨加雙方都以之為底線。美國肯放棄要求,是突破的主因。
「美墨共識」實無大變 損失只在美國消費者
美墨貿易爭端,以汽車業為其大宗。「美墨共識」提出三項改革,以滿足特朗普。
第一,合乎免關稅待遇汽車的總值中,由原來只要求62.5%由北美地區生產,如今則提高至75%。此條款主要是針對北美以外地區(例如中國)的入口零件或汽車組裝。
第二,汽車總值的40至45%,必須在時薪達16美元的地區生產。美國汽車工人的平均時薪達22美元,相較之下,墨西哥工人則只得少於3.5美元。不過,因為美國對一般汽車的關稅只得2.5%,而美墨人力成本差距巨大,汽車公司可能會選擇直接支付關稅,不作搬遷。
第三,美國將以「國家安全」為由,對年入口總數超過240萬輛的墨西哥汽車,以及年入口總值超過900億美元的墨西哥汽車零件,加徵關稅。不過,墨西哥經濟部長瓜哈爾多(Ildefonso Guajardo)就指出,此兩項數目切合墨西哥目前的產能,亦為其未來增長提供了空間。
在汽車業上的種種更變,整體上對美國工人可能有利,對墨西哥影響則甚為輕微,似乎是「雙贏局面」。最大的輸家將會是美國的汽車用家,因為生產汽車的成本將會提高,最終轉嫁於消費者。
加拿大成最大變數
是次「美墨共識」雖然由墨西哥將於11月底離任的總統涅托(Enrique Pena Nieto)主導,但下屆總統奧夫拉多爾(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其實一直有派員參與,而且他亦已表態支持新協議草案,指草案沒有要求墨西哥開放其能源業,是對其能源主權的尊重。由此可見,「北美自貿協定」中的美墨共識已成定局,而加拿大則成為最大變數。
「美墨共識」在上周一宣佈後,特朗普說他會在周五把新方案交送國會,暗示就算加拿大不參與,方案也會繼續。在特朗普25%汽車關稅的威脅下,加拿大外長方慧蘭隨即縮短其歐洲行程,飛到華盛頓進行談判,姿態甚為退讓。
美加雙方有三大爭議點。第一,是「牛奶問題」。加拿大對牛奶產品一直有實施供應管制,並為外國進口量設限。超過限制數量的外國牛奶產品,會面對200到300%的關稅,一直為美國反對。如果加拿大取消供應管制,將面對國內勢力頗大的牛奶業界的反對。
第二,是「北美自貿協定第十九章」反傾銷及反補貼稅的中立仲裁制度。「美墨共識」將之撤銷,然而「第十九章」卻是加拿大爭解對美貿易爭端的利器,一直以仲裁方法要求美國取消諸如在軟木、紙產品等的關稅。美方卻認為中立仲裁利度損害其主權,希望日後可以只透過國內的仲裁對外國貨加關稅。
第三,加拿大對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對這個傳統盟友加徵關稅極為不滿。如果美國不取消對加鋼鋁入口的關稅,以及放棄以25%汽車關稅威脅,雙方在貿易上的爭端實在難以平息。
特朗普「企硬」 加拿大想妥協亦難
話雖如此,但加拿大對美國的出口,佔其總出口量的76%,對美國市場極其依賴。因此,加拿大在談判中亦擺出妥協姿態,曾傳出願意放棄供應管制,以換取美國在中立仲裁制度上的讓步,但特朗普卻恃著加拿大對美國市場的依賴,而決定一步不讓,指任何美加協定內容都要由美國「話事」,才使談判未有突破。
加拿大亦看穿了特朗普上周五的死線並非「法定」死線:雖然美國想趕在12月前正式落實協定,而法律規定通知國會與簽署通過方案之間須有90日間距,但其實在通知國會後,特朗普仍有30日時間去準備方案的完整內容,所以「真死線」在9月底而非上周五。
因此,加拿大亦放手一搏,即使在談判桌上處於下風,也決不要空手而回。不過,其實只要美國肯作出一些小讓步,給加拿大一個下台階,「北美貿易協定」定能談妥。
趕著通過 要在中期選舉前交成績?
新協定內容其實變革不大,而特朗普趕著通過,更是奇怪。外界多指特朗普是為了趕在墨克哥左派民粹總統奧夫拉多爾在12月1日上任前,將協定通過,形成米已成炊的局面。不過,在奧夫拉多爾支持協定的情況下,有論者則指奧夫拉多爾上任後會專心內政,無暇照顧貿易談判。此亦是無稽之談,貿易的大方向當然由總統決定,細節則有技術官員專人照料,能花總統多少時間?
特朗普的匆忙,唯一解釋就是他要在11月中期選舉之前,為共和黨的貿易政策交出成積。在中國企硬、歐盟漸漸疏遠美國的景況下,以「北美自貿協定」的談判成果向選民交代,總比兩手空空好。
加拿大恐怕是看穿了這一點,才敢向美國爭取讓步。而加墨兩國亦正好趁著特朗普需要交成績的時機,簽訂一個條款溫和的協定。以特朗普自吹自擂的性格,必會將新協定大肆宣揚為「偉大成就」,其後要反口,亦有一定困難。
特朗普原先反對「北美自貿協定」,看似是為工人著想,如今卻成為了選舉造勢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