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峰會 為見而見
美俄峰會周一(16日)在芬蘭赫爾辛基(Helsinki)上演,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將就一系列共同關心的議題進行磋商。基於美俄在國際事務上的巨大影響力,「特普會」自然備受關注。
自從美國與俄羅斯6月底敲定峰會時間及地點後,外界便列出「清單」,預估兩人將會談及甚麼。可以肯定的是,伊朗核問題、敘利亞內戰、北約角色、西方對俄制裁、為2021年到期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續期,以至到最近有12名俄國情報人員遭美國起訴的「通俄門」調查,必定成為會談焦點。
然而,要在這些複雜、利益難以調和的議題上取得實質進展甚至共識,根本就不是一次峰會可以達成的。可以想象,兩國領袖碰頭時起碼會擺擺姿態,讓外界覺得他們已就上述議題作出努力。但實際上,兩人均深明難度所在,最多只是各自重申立場。就以伊核問題為例,美國不可能輕易放棄敵視德黑蘭的立場,而俄國亦會繼續支持這個中東國家。
基於達成實質共識之難,兩人談什麼,反而是其次,情況就像美朝領袖6月12日在新加坡舉行「特金會」一樣,「見面」這個儀式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具體談什麼並不重要。
當然,這不是說特朗普和普京沒有自己的議程,他們肯定希望在峰會上爭取有利自身的成果。對普京而言,他想利用特朗普和北約盟國之間人盡皆知的矛盾,爭取美國在放寬制裁、暫停軍演上有所鬆動;而從特朗普的角度而言,他看不起文翠珊之類的弱勢領袖,但性格強硬兼且大權在握的普京卻是他所佩服的,而與這種重級數領袖會晤,亦有助彰顯自身大國領袖的地位。
「特普會」上演前,美媒重提1961年的美蘇峰會,擔心特朗普會像當年的國際舞台新丁甘迺迪(John F. Kennedy)一樣,被赫魯曉夫(Nikita Khrushchev)不可一世的「霸氣」壓倒。可是,特朗普畢竟不是任人予取予求的傻子,他對普京的盤算應該有所預料,不至於被對方玩弄於股掌之中。當然,也不能排除特朗普「計算具體得失,不顧長期大局」的非傳統思維模式會為「特普會」帶來北約盟國,以及華盛頓一眾精英不願看到的結果。
在「特朗普年代」,非常規外交現象日益明顯,像美朝峰會和美俄峰會一類的象徵性首腦會晤將會越來越多。這也意味着,國家大事將更多地取決於首腦個人意志,而非政策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