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珊痛失擋箭牌 脫歐風暴中雪上加霜

撰文:陳奕謙
出版:更新:

雖然上司有時想由下屬「食死貓」,但英國內政大臣盧綺婷(Amber Rudd)在周日(4月29日)請辭之時,首相文翠珊相信大受打擊。

盧綺婷曾任職摩根大通和財經記者,曾客串過熱門電影《四個婚禮一個葬禮》。2010年她擠身國會下議院,此後仕途順遂。(路透社)

「我做內政大臣的時候,是怎樣、怎樣……」聞說過去兩年來,英國內政大臣盧綺婷經常聽到這句話。說話者是她的上司,首相文翠珊。

文翠珊曾任內政大臣六年,至2016年拜相,是英國現代政治史上第一位以內政大臣身份入主唐寧街10號的人物。她成為首相後提拔盧綺婷出任內政大臣,位置相同,同是女性,不少人相信她可能想栽培接班人。對於成為國會議員僅6年的盧綺婷來說,她對於自己仕途「坐火箭」上位亦感到意外,沒想到自己竟獲擢升。

英國首相文翠珊在2010年至2016年任內政大臣,主理反恐、移民等政策。(路透社)

在文翠珊陰影下的內政大臣

盧綺婷是一個作風低調、處事沉實的人。有人認為或許因為她起步遲,到40多歲才當選議員,所以野心不大;也有人相信,因為盧綺婷出任內政大臣後不久相繼遭遇喪夫和丁父憂之痛,心裏難受。

但一個更現實的原因可能是,她執掌內政部以來,其實很多政策都不敢改弦更張。因為前任大臣就是現任上司,她怕大刀闊斧等同與文翠珊作對,所以只能在文翠珊的陰影下工作。

在近期,盧綺婷將重心轉移到家庭暴力和女性議題,或許是找到一片可以大展拳腳的天空。但萬料不及的是,在這個4月卻引發一場政治風波,政府有意遣返加勒比島國移民而惹來廣泛批評,主管移民政策的盧綺婷首當其衝。最終在前言不對後語之下,她在4月29日黯然下台。

英國資深傳媒人哈德曼(Isabel Hardman)表示,這個決定震撼了保守黨人,她們都沒料到向來人緣好、辦事能力不俗的盧綺婷最終捱不過這場風暴,要辭職收場。

英國內政大臣盧綺婷的移民政策飽受批評,有親保守黨的意見認為,這只是一次轉移視線,讓涉嫌反猶太人的工黨喘息。(路透社)

最不想盧綺婷離開的,莫過於首相文翠珊。

先不說她在半個月來已經連續失去幾個閣員,包括防相和副相,在今次移民政策風暴中「箭靶」一走,文翠珊隨即無所遁形,四方八面的輿論都向她發炮。再者,傳媒早前已揭發內政部於2010年之時,已將加勒比島國移民當年的登記卡全部銷毀,時任內政大臣正是文翠珊。換句話說,盧綺婷日日夜夜在撲滅的火頭,早在八年前已經由文翠珊種下。

英國評論界的文章如雨後春筍,指出文翠珊失去擋箭牌後要親自面對危機。更重要的是,有人將這件事扯上脫歐問題來討論,質疑文翠珊政府連移民政策都靠不住,民眾怎能信任他們能處理好脫歐。

英國在戰後曾接受加勒比島國移民,協助重建,但文翠珊政府卻有意遣返不獲公民身份的他們。(路透社)

撇開針對文翠珊政府的意見,盧綺婷的辭職確實對脫歐有一定影響。一來因為她是文翠珊的重要支持者,二來亦因為她是保守黨內留歐派的一把聲音,抗衡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的脫歐派陣營。甚至有傳,一旦文翠珊真的失去支持,留歐派打算推舉盧綺婷出任首相之位,也不想唐寧街10號會落入約翰遜陣營手中。

在盧綺婷宣布請辭前夕,環境大臣高文浩(Michael Gove)亦公開護短,力挺她不必下台。只不過事與願違,要走的還是要走。

當前英國脫歐進入關鍵階段,文翠珊內閣必須對於將來的關稅安排有一個說法,繼而影響北愛爾蘭的貿易安排。內閣沒有了這個重要的溫和聲音,文翠珊急須尋找一個可靠的黨員接替,盛傳熱門的有社區及地方政府大臣賈偉德(Sajid Javid)和高文浩。

英國社會上下對脫歐立場甚為分歧,離開歐盟後應否留在關稅同盟,成為當前最大爭議。(路透社)

最考起文翠珊的,大概如《衛報》編輯所言:「文翠珊可能認為要委任一個留歐派,避免內閣勢力平衡傾斜去另一邊。但在內閣關鍵議題之中,新人可能缺乏政治力量去左右大局,而英國脫歐的立場當前正鬧得如火如荼。」

「疾風世代」危機時間表:

4月12日 加勒比島國巴巴多斯向英國表示關注「疾風世代」的去留問題
4月15日 英國首相府否認英聯邦首腦會議包括討論「疾風世代」議題
4月16日 內相盧綺婷成立特別小組及熱線,協助受影響民眾
4月25日 內相盧綺婷向國會表示,政府沒有特定的驅逐目標數字
4月26日 內相盧綺婷向國會道歉,表示內政部的確有自願出境目標數字
4月27日 傳媒公開政府內部文件,顯示盧綺婷曾收到目標數字的文件
4月29日 內相盧綺婷向首相文翠珊請辭並獲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