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也不怕、驅逐外交官也不怕 對俄羅斯什麼才really matter?
俄羅斯前間諜斯克里帕爾(Sergei Skripal)父女在英國中毒一事,西方國際社會一致把矛頭指向俄羅斯普京政府。英美等20多個國家帶頭驅逐逾百名俄羅斯外交官,又關閉當地大使館以示譴責,俄羅斯總統普京自然不甘示弱「還拖」,一場互逐外交官的把戲席捲歐美俄。
這場政治戲碼似乎愈演愈烈,然而有評論認為不但未能真正懲罰俄羅斯,反而有機會危害西方的情報工作。那什麼措拖才能讓俄羅斯害怕?
誰說俄羅斯不是一個民主國家?華府宣布關閉俄羅斯位於西雅圖的領事館後,俄羅斯駐美大使館隨即在Twitter發文,邀請民眾投票選出希望關閉哪間駐俄羅斯美國總領事館,地點分別是聖彼得堡、海參崴與及葉卡捷琳堡。▼
投票在周一(26日)展開,合共近5萬8千人參與,最終聖彼得堡以47%選票「勝出」。俄羅斯當局並沒有走數,外長拉夫羅夫於周四宣布即將關閉美國駐聖彼得堡總領館。
美國這間位處俄羅斯第二大城市的總領事館,論規模與及重要性,要比被關閉的俄羅斯駐西雅圖領事館大,足見俄羅斯狠狠報復美國的決心。普京政府指控英美帶頭逼令其他歐洲國家及北約成員國,就不實指控對抗俄羅斯。
團結一致抗俄有用嗎?
這次俄前間諜被毒害事件,將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打至谷底。《紐約時報》指出,情況更是自前蘇聯被指在1983年擊落一架韓國民航機以來最差。俄羅斯與西方國家「新冷戰」一觸即發的聲音,近日此起彼落,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警告美俄關係已倒退至猶如冷戰時期,呼籲兩國重建溝通機制,避免緊張局勢升級。
英國首相文翠珊最先驅逐俄羅斯的外交官,表達不滿普京政府侵犯國家主權,其親密盟友美國與及其他歐洲國家,後來攜手齊齊驅逐數以百計俄籍外交人員。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有評論指出,這團結的舉動在極端國家主義當道的世代,可謂非常值得嘉許。惟如此高調的驅逐外交官戲碼、或是各式各樣的制裁又是否真能嚇怕俄羅斯?
美國傳媒的評論普遍認為,驅逐外交官等政治把戲名副其實是「雷聲大、雨點小」,實質效用可謂少之又少。其中CNN的評論指出,驅逐外交官的行為並不能懲罰涉案人士,因如毒害間諜等事件很少是由大使館策動,更大機會是由莫斯科政府出手,變相讓他們繼續「逍遙法外」。
與此同時,不少間諜會以外交人員的身分留在外國,然而情報人員要揪出真正的間諜需要極多時間及調查。美國政府一舉驅逐大批俄羅斯外交人員,或令情報機構過往的調查心血化為烏有。
那制裁又有用嗎? 《今日美國》一篇評論指出,西方社會的制裁根本傷不了俄羅斯分毫,莫斯科的店鋪也未見有貨物短缺的情況出現,因為各類貨品仍可經黑市流入當地。
評論續指,一系列制裁不止促使俄羅斯減少依賴油氣業的決心,同時加強俄羅斯本土產業發展,「俄羅斯製造」成為國家驕傲,更為普京贏得不少選票。
評論:只有錢才能傷到普京
驅逐外交官、大規模制裁效用欠奉,那是否代表地球上已沒有人或事能阻止普京?
CNN及《今日美國》的評論一致指出,唯有打擊俄羅斯一眾有權勢的有錢人荷包,才能真的成功對付這個泱泱大國。
評論指出,美國政府應出手打擊與這些俄羅斯有錢人有聯繫的企業,例如俄羅斯情報溫床、國營的燃氣企業Gazprom,此公司每年便為克里姆林宮帶來數以億計收入,還有俄羅斯國有開發銀行(Vnesheconombank)等。報道也認為,禁止買賣俄羅斯國債,也能嚴重打擊當地經濟。
當克里姆林宮不會允許西方企業如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等,成為在莫斯科收集情報平台,為何西方容讓俄羅斯這樣做?
相對顯然不想跟普京撕破臉的美國總統特朗普,英國今次取態進取和強硬得多,《金融時報》報道英國政府正重新檢視過去數年向700多名俄羅斯富豪發出的簽證,並嘗試阻止俄羅斯在倫敦發新債。
英國內政大臣盧綺婷(Amber Rudd)本月較早前亦稱,會重新檢視14宗在英國本土發生、警方之前認為沒有可疑的死亡個案,是否與俄羅斯有關。去年6月BuzzFeed網站進行調查,宣稱包括已故富豪別列佐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在內多宗在英國發生的死亡個案,或由俄羅斯刺客策動,今次是有關調查的跟進行動。別列佐夫斯基2013年在英國家中被發現死亡,當時他被公認為普京的頭號敵人。
從唐寧街連串行動,可見英國首相文翠珊相當清楚普京的罩門。然而措施難望在短期內收效,最終能否成功,關鍵是西方社會能否齊心——德國與俄羅斯商業和貿易關係糾纏難清,特朗普對俄態度曖昧未明,這場外界宣稱的所謂新冷戰,文翠珊會否像當年的邱吉爾一樣孤掌難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