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表面喊打貿易戰 桌下談判白宮開價三大條件

撰文:陳奕謙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對中國開徵高達600億美元關稅清單,中國回嗆說會奉陪到底,表面上貿易戰如箭在弦。但正如美國財長姆努欽所言,兩個官員其實私下正在談判,尋求一個不用開戰的共識。

美國財長努姆欽不傾向貿易保護主義,與商務部部長羅斯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相比,立場溫和。(美聯社)

在「中美貿易戰」在兩國官方和輿論持續升溫之時,美國《華爾街日報》26日報道稱,美國財長姆努欽將訪華。有外媒記者26日就此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提問「中方是否愿意提出邀請?」,華春瑩表示「我們對話磋商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

美國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周日也向霍士新聞表示,白宮正兩條腿走路,籌備關稅同時正與中國談判。這是個怎樣的談判呢?

《華爾街日報》引述匿名消息指出,姆努欽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上星期曾去信給中國主管經濟事務的副總理劉鶴,列出三大條件:降低美國汽車進口中國關稅、放寬美國企業進入中國金融業市場、中國增購美國半導體。

汽車關稅:
目前中國向美國進口的汽車徵收25%關稅,但美國向中國只收2.5%。白宮認為,降低汽車關稅有助改善貿易逆差。

金融市場:
去年11月,中國進一步開放給外資以投資方式進入金融市場,保險、證券、基金等外資所佔比率上限為51%;並承諾將會放寬銀行持股25%的上限。

半導體市場:
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目前從日、韓進口大量半導體以製作電子零件,姆努欽希望中國可多向美國進口,以彌補其他方面的貿易逆差。

姆努欽在星期六亦致電劉鶴,恭喜對方成為副總理之餘,表示希望透過種種措施,改善目前1000億美元貿易逆差。

劉鶴原為中國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一度盛傳會兼任中國央行行長,但結果在2018年全國人大會議中成為副總理。(路透社)

談判多時不了了之 突破尚待觀望

白宮既已明確開價,但能否阻止貿易戰發生,目前仍屬未知。一方面,這些條件至少部份已經不是現在才提出。例如今年2月劉鶴訪問美國,曾經提議可以再放寬外資金融,姆努欽等財金官員已經要求中方要有更具體方案,並進一步要求金融企業單獨入中國市場、降低汽車關稅等,劉鶴當時未有答允。

而且早在去年特朗普上場不久,曾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決定展開百日貿易談判,結果就是沒有結果。有美國官員向《金融時報》指出,中國雖然答應開放牛肉市場、電子支付等多時,但一直採取拖字訣,讓事情不了了之。

歸根結柢,中美貿易現況源自兩國產業結構和發展階段,美國的對華貿易赤字不少是因為美國自己的經濟結構持續空心化,還包括儲蓄率太低,產業升級太慢,對華貿易並不太開放,不少高科技產品依然是禁止的等等。當下中國對美貨物貿易有順差,美國對華服務貿易有順差,已朝著平衡方向發展。而最終的平衡,還需長期協調,現時的談判只能在意向性盡量達成共識。

濃重火藥味下的「低調緩和」

應當考慮到,無論是美國對中國的「強硬」,又或是中國的「嗆聲」,都有各自國內政治因素的考量,雙方都要「擺姿態」。但大家都知道真正的貿易戰會對雙方都不利,因此才有現在努姆欽與劉鶴二人之間的「低調緩和」。

另一方面,在當下的爭端中,中國抵御美國的能力遠為強大,國內政治的緊迫程度也遠小於特朗普政府,因此《金融時報》才會引述「中國政府人士」表示,中國與特朗普談生意雙方只是虛張聲勢,相信北京最終會推出貿易措施,讓特朗普能趕及在11月國會中期選舉前達成協議。

外界估計,在4月的博鰲論壇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會提出進一步開放保險業市場,屆時美國企業可以受惠。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