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彷彿天降偉人 下台就像國家罪人!|杜魯多辭職

撰文:陸執言
出版:更新: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1月6日宣佈辭去自由黨黨首職務,這也意味着未来他將辭任加拿大總理。消息一齣,對其指責者眾多,「國家的懦夫」、「巨嬰」,「蠢貨」種種辱罵之聲紛至沓來。擔任加拿大總理9年的杜魯多,在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刻收穫如此罵名,着實令人唏噓。

回想2015年,43歲的杜魯多帶領自由黨贏得聯邦大選,彼時的他春風滿面,年輕、充滿活力、魅力非凡,被譽為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翻版,他在演講中用充滿詩意的話說,「祝你們一路陽光,我的朋友們。祝你們一路陽光」。

而如今,儘管他再次用「我一直是一位鬥士,加拿大和加拿大人謀利益是我的動力,我的所作所為都是出於對加拿大的愛」這樣充滿文學性的詞句回應爭議,仍無法挽回局面。

圖為2025年1月6日,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宣佈辭任自由黨(Libera lParty)黨魁。(Reuters)

杜魯多的下臺,不是一個英雄遲暮的悲壯故事,也不是一個年輕政壇奇才折戟的惋惜故事。回望過去,開始時的光環不過是老套劇本中政治主角初登場時的常用包裝,獲得了國家權柄的人往往自帶光芒。而同樣,丟掉權柄的人有今天的結局,其實也沒什麼稀奇。

杜魯多請辭,表面上看是自由黨內部的分裂造成的,財政部長兼副總理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辭職後,自由黨內部就有愈來愈多呼籲杜魯多下台的聲音。杜魯多沒有辦法凝聚自由黨,只能離開。

實際上,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加拿大的經濟問題,通貨膨脹、住房危機、物價高漲等各方面的因素導致杜魯多以及自由黨支持率低迷。這是黨內鬥爭激烈的根本原因。加拿大沒能逃脱西方民主的窠臼,一旦經濟不好,就必須換人,有人擔責。

這和近年來日本、韓國、法國、德國上演的故事,沒什麼根本性的不同。後新冠疫情時代,解決問題,從換人開始。杜魯多沒能逃脱這一被問責的宿命。

2025年1月6日,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宣佈辭任執政自由黨魁(Liberal Party of Canada)。有分析指4位潛在繼任人選為前財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左上)、前加拿大銀行長卡尼(Mark Carney,右上)、現任財長勒布朗(Dominic LeBlanc,左下)及現任外長趙美蘭(Melanie Joly,右下)(Reuters)

而換掉杜魯多的過程,也沒什麼特別。經濟低迷對杜魯多和自由黨來說是巨大的危機。但對反對黨來說是機遇。

杜魯多領導的自由黨控制了加拿大眾議院338個議席中的154個,並沒有達到169個以上議席的多數,需要與擁有24個議席的新民主黨或32個議席的魁北克集團合作。而在拉杜魯多下馬的過程中,保守黨、新民主黨、魁北克,不遺餘力。2024年,加拿大保守黨三次發起對杜魯多的不信任動議。2022年3月和自由黨簽署了「供給和信任協議」的新民主黨2024年9月撕毀協議。

保守黨是看準機會就出擊,合作的政黨則是一有機會就撕毀協議,提的條件不能滿足就逼迫重新大選。並沒有什麼舉國應對挑戰一說,政黨和政客的自私自利表現得淋淋盡職,政治就是一門交易的藝術得到了充分體現。

在應對關稅問題上,杜魯多的外交努力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甚至在與特朗普的會晤中被對方公開羞辱,導致加拿大國內對杜魯多的不滿情緒進一步升温。圖為2024年11月29日,在特朗普威脅對加拿大徵收25%關稅後,加拿大總理杜魯多突然現身美國佛羅裏達,並和特朗普在海湖莊園共進晚餐。(X/ @JustinTrudeau)

即便是到了最後一刻,仍然是充滿鬥爭哲學的算計。杜魯多請辭之際,要求國會休會至3月24日。至少3月24日前主要反對黨保守黨無法發起不信任動議。3月24日之前自由黨選出新黨首 ,相當於加拿大更換新的總理。這將為自由黨應對2025年10月的大選做留出時間。

本質上,杜魯多現在辭職,是自由黨棄車保帥。杜魯多唯一值得稱讚的或許是沒有破罐子破摔,反而是配合自由黨演了這出戲。

這真的就是黨內分歧換黨首,黨派鬥爭換政權。喜歡時,他是加拿大版的甘迺迪,不喜歡時,他就是懦夫窩囊廢。上台時,彷彿天降偉人,下台時,就像國家罪人。這樣翻轉的民主敘事,政黨輪替故事,在西方各國的政治實踐中從來沒有中斷。選舉政治似乎就是如此。老套的劇本,老套的劇情,也必將有一個老套的結局。

今天,人們關注杜魯多辭任黨魁,表達的更多是對帥氣小土豆驟然丟掉政權的扼腕歎息。這聲歎息背後,選舉政治真的就該如此嗎?是誰造就了天降偉人,又是誰造就了國家罪人,前任領導人就該是後任上位的墊腳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