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襲黎巴嫩大開殺戒:以色列持續逼戰 伊朗怎麼辦?
9月17日傳呼機爆炸後,18日的對講機爆炸、20日開始的連日空襲,都讓以黎邊境局勢持續升溫。
9月21日,以色列國防軍(IDF)宣布了針對北境居民的新措施,稱為應對真主黨可能的大規模火箭彈攻擊,居民應將戶外聚會人數限制在30人以內,室內聚會人數限制在300人以內,教育和工作場所活動應在避難所等保護區附近進行。新措施特別適用於加利利和約旦河谷的居民。
以色列空軍也已在進行戰爭準備。據以色列空軍司令托默·巴爾(Tomer Bar)表示,空軍正在保持高水準的戰備狀態,以色列也關閉了哈代拉(Hadera)以北的領空,禁止民用航班飛行,避免意外觸動以色列防空系統。
但真主黨也不是毫無反應。9月19日,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就在演講中宣稱,真主黨將繼續對以色列發動攻擊,也不會停止支援加沙。23日以色列真主黨的最新一輪空襲,更讓當日死亡人數增至492人,其中包括35名兒童和58名婦女,另有1,645人受傷。黎巴嫩官員表示,這是繼1975年至1990年內戰以來,黎巴嫩因暴力衝突單日死亡人數最高,已促使數萬民眾逃亡。
而作為真主黨背後靠山的伊朗,也不甘示弱誓言報復。9月18日,伊朗駐聯合國大使賽義德·伊拉瓦尼(Saeed Iravani)在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的信中表示,伊朗將對襲擊事件進行後續行動,伊朗有權對以色列在黎巴嫩的襲擊作出回應;9月19日,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Masoud Pezeshkian)譴責以色列對黎巴嫩的系列襲擊,並稱以色列「一定會受到懲罰」,伊朗支持的伊拉克民兵也於同日表示,將協助真主黨與以色列作戰。24日佩澤希齊揚被問及伊朗會否介入以色列和真主黨衝突時,回答「我們將守護任何捍衛自身權利和利益的組織」。
顯然,在加沙戰爭膠著同時,另一場以色列、伊朗的代理衝突,也似乎將在黎巴嫩上演。對以色列來說,這可能是繼加沙城市戰後,另一個戰略泥淖的開始;對伊朗來說,恐怕也是禍福難料的新升級。
伊朗的可能獲益
首先觀察以黎戰爭萬一開打,伊朗可能的戰略獲益。
在地緣政治層面,以色列的入侵將讓黎巴嫩成為中東新焦點,這對伊朗來說也是一個機會。伊朗可以藉著支持黎巴嫩真主黨、調動「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其他板塊,來增強自己在中東的影響力,並且號召區域國家形成反以聯盟,因為真主黨雖是伊朗附庸,黎巴嫩卻終究是阿拉伯國家,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將有一定機率激怒阿拉伯世界與伊斯蘭國家,讓以色列更被孤立。過程當中,伊朗將能趁機提升自己在中東的話語權,強調自己作為地區抵抗力量的角色,繼「巴勒斯坦反抗事業捍衛者」後,再增加一個「伊斯蘭世界守護者」的頭銜,有機會在地緣政治博弈中建立更強的同盟體系。
同時,以色列的入侵行動可能腐蝕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伊朗將能利用這一局勢加強自己的反美立場,並通過外交和軍事手段挑戰美國在中東的主導地位。這不僅有助於提升伊朗在國際上的地位,還能增強與其他反美國家和組織的聯盟關係。進一步削弱美國及其盟友的影響。
在軍事層面,以色列的入侵可能讓伊朗更有強化軍備的理由。面對以色列的軍事威脅,伊朗可以加大對武裝力量的投入,特別是向真主黨和其他「抵抗軸心」的武裝組織提供更多軍事支持與裝備。
在經濟層面,以色列的入侵可能導致黎巴嫩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困境,伊朗可以進一步加強與黎巴嫩的經濟合作,特別是在重建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此外,伊朗可借機增強自己在能源市場的地位。隨著中東局勢的不穩定,國際社會對於能源供應的擔憂可能上升,伊朗可藉此機會向其他國家推銷自身能源作為替代,增強自己的經濟實力。
在內政層面,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將成為伊朗神權政府鞏固自身統治的理由。在面對外部威脅的情況下,政府可以利用民族主義情緒來提高自身的合法性,進一步壓制內部異議,讓民眾的將注意力集中在國際局勢上,而非國內的經濟困難和政治問題。伊朗的領導層可以藉助這一局勢進一步強化與軍方及保守派勢力的聯繫,形成更為緊密的統治結構,降低內部反對勢力的影響,原本希望靠佩澤什基安勝選來翻身的伊朗改革派,將更加沒有話語權。
總體而言,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將為伊朗帶來一系列戰略好處,從地緣政治的優勢到軍事力量的增強,再到經濟利益的擴展,這一切都可能進一步鞏固伊朗在中東的地位,並讓神權政府強化內部統治。但伊朗還是要謹慎評估這些好處可能伴隨的風險,因為回顧歷史,這個國家往往敗在自己過度擴張所導致的不穩定。
伊朗的不穩風險
從這個視角來看,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也可能讓伊朗面臨以下的連鎖風險。
在地緣政治層面,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可能導致中東地區的權力格局發生變化,在前一部份分析中,這可能是伊朗的機遇,但換一個角度,這也可能是伊朗的潛在挑戰,因為阿拉伯國家未必會因為支持黎巴嫩,而強化對伊朗的好感,甚至因此支持伊朗的「抵抗軸心」與反以色列大業。畢竟從歷史發展來看,沙特伊朗復交還是近年的新進展,兩國的地緣矛盾卻不是近年才開始。
一旦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導致伊朗升高介入,域內阿拉伯國家可能會形成對伊朗的聯合抵抗,尤其是本就忌憚伊朗擴張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從現實視角來看,沙伊復交本就不是所謂「愛的大和解」,而是沙特希望專注經濟轉型、也默認自己已在地緣爭奪戰敗給伊朗後,無可奈何的躺平讓步。而這也預示了,如果以色列與伊朗持續衝突,導致區域經濟不穩,沙特將不會支持伊朗走向與以色列的軍事對抗,甚至有一定機率坐視以色列削弱伊朗,來回復自己在海灣地區的影響力,這對伊朗來說無疑是新一波的地緣政治壓力。
無獨有偶,伊朗如果在以黎衝突中升高介入,也可能會讓自己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變得更緊張,因為近年伊朗已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等地持續擴張。如果阿拉伯國家普遍認為伊朗是地區不穩的根源,將可能加強對伊朗的制約,甚至聯手抵制伊朗的影響力。
在軍事層面,支持黎巴嫩的真主黨等武裝組織對抗以色列,將讓伊朗捲入長期的軍事衝突。若以色列的軍事行動進一步激化,伊朗可能需要提供更多的軍事支持,包括兵力和物資,這將消耗伊朗的軍事資源,並有召喚新一場中東大戰的風險。
此外,若以色列在黎巴嫩取得成功,伊朗及其盟友面對的軍事壓力將會上升,這將迫使伊朗在軍事上作出更多反應,從而陷入一個不斷升級的軍事對抗中。這一局勢會進一步削弱伊朗在軍事上的靈活性,限制德黑蘭在其他地區的行動選擇。
在經濟層面,以色列的入侵行動將導致黎巴嫩的經濟陷入危機,這對伊朗的經濟利益並不一定會是全然正面的影響。儘管伊朗可能會嘗試增強與黎巴嫩的經濟合作,但黎巴嫩的戰爭將使其成為一個高風險的投資環境,這對伊朗的經濟發展計畫會造成困難。
此外,戰爭可能導致整個中東地區的能源價格波動,這樣的局勢可能對伊朗的經濟造成不利影響,特別是在面對西方制裁的情況下,任何不穩定都會加劇經濟危機,進一步削弱其國內經濟。當然如前所述,伊朗可能借機向他國推銷本國能源,但受限經濟制裁與美國影響力,對於伊朗的真實突破成果,恐怕不能太樂觀期待。
此外,如果以色列對黎巴嫩動武,美國將有極高機率表示支持,伊朗一旦升高對抗,恐將面臨更強大的制裁,改革派心心念念的核協議談判,恐怕又要走入一段冷凍期,這對伊朗的國內發展和國際經濟合作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在國內政治層面,回應以色列的入侵可能會在伊朗國內引發一系列政治挑戰。雖然外部威脅通常會促進民族主義情緒,但過度的軍事干預可能引發民眾對政府的質疑。伊朗政府需要仔細管理這種情緒,以免導致社會不穩定,這種張力在近年已經愈發明顯,例如民眾上街示威抗議高物價時,往往都會喊出「不要加沙、不要黎巴嫩,我們要麵包」等字句。
若以色列在黎巴嫩的行動被視為成功,則可能使伊朗一直以來動員「抵抗軸心」的對外政策受到質疑,並引發改革派的攻擊。這樣的情況下,政府可能需要耗費更多的資源來維持內部的穩定,從而分散注意力和資源。
整體來說,以色列的入侵行動當然可能為伊朗帶來機遇,卻也可能會為伊朗帶來一系列損失,從地緣政治壓力到軍事風險,再到經濟影響和國內政治挑戰,這些因素都會迫使伊朗謹慎考量以黎局勢。說得更直接,如果新一場以黎戰爭爆發,以色列當然要付出代價,伊朗卻也要賭上自己經濟韌性的「持久度」,以及自己在國內民眾、區域阿拉伯國家心中的「好感度」。而這或許也是伊朗近來即便面對以色列各種挑釁,卻始終維持戰略定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