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米荒」是天災或人禍?看來有幾分蹊蹺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大米限購、漲價、供給不足的話題頻頻登上日本社交媒體熱搜。根據媒體報道,東京和大阪的超市似乎從8月20日之前就陸續出現了大米斷供的現象,北海道近日也出現了類似情況,超市裏一袋大米也沒有。

日本最新公布數據顯示,今年7月,該國的大米價格較去年同期上升17.2%,為20年來的最大升幅。據悉,日本主要白米產地今年產新米成本價格比去年大幅上漲20%至40%。日本各大電商平台更出現白米高價轉賣的亂象,更有拍賣網以1萬2000日圓(約650港元)的價格售出10公斤白米。

但即使面對如此嚴重的米荒,日本政府仍然拒絕投放儲備米。據報道,大阪府官員9月2日再次發出呼籲,投放儲備米以緩解供應緊張、平抑大幅上漲的米價,但仍遭到日本政府官員拒絕。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同日表示,政府儲備米是在全年大米供應不足的情況下投放,而現階段新米陸續上市,大米緊缺狀況將隨之緩解。

日本這次米荒很嚴重,上一次日本出現這麼嚴重的米荒,還要追溯到1993年。日本企業研究院院長表示,1993年,日本經歷了罕見的冷夏,導致大米短缺。當時日本政府釋放了儲備大米,但仍有近200萬噸的缺口,每天都能看到米店前排着長隊。那麼這次導致日本米荒的原因又是什麼?

圖為2024年8月7日,研究人員在日本埼玉縣熊谷市政府營運的埼玉農業技術中心培育「耐熱」稻米。(Reuters)

日本官方給出的原因有三個:其一,日本政府認為,造成本次米荒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夏季酷暑,高溫與乾旱導致主要產區的稻米產量下降。第二,今年夏天外國遊客人數大幅增加,推動了餐飲業對大米的需求,造成國內大米的供不應求。第三,日本氣象廳在8月早些時候發布的南海海槽「巨大地震」警報,地震預警引發了大量民眾搶購併囤積大米,導致市場上流通的大米減少。

但日本前農林水產省官員山下和仁認為,熱浪高溫以及激增的海外遊客,並不是日本「米荒」的根本原因。他表示,即使每月有300萬海外遊客在日本停留一週,並像日本民眾一樣一日三餐都吃米飯,其消費量也僅佔總消費量的0.5%左右,影響很小。他提供的數據還顯示,2023年日本稻米收成指數為101,與平均年份大致相同;相比之下,1993年的日本米荒,該指數僅為74。所以,日本給出的這3個理由,雖然是有影響,但頂多只是導火索,算不上根本原因。

值得注意到的是,日本農協一直長期引導日本大米減產。山下和仁表示「為了保證大米價格穩定,日本政府50多年來一直推行控制耕地面積的政策,為改種小麥或大豆等其他作物的稻農提供補貼。在這一政策的影響下,日本大米產量逐年減少,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稻米品種培育計劃也陷入停滯。因此,在政府的嚴格調控下,一旦需求量稍有增加,比如當前海外遊客的湧入,就會出現短缺現象。」在日本農協長期引導下,日本全國3600萬畝的水田,到現在只有2000多萬畝種植水稻,其餘的都被要求減產轉產。

另外,日本現在每年大米消費量是700萬噸,而日本政府儲備米有100萬噸。但日本在米荒這麼嚴重情況下,仍然那不願意釋放儲備米,結果是否就是有意推高大米價格?這裏還有個信息,日本現在米荒這麼嚴重,但日本農林水產部3日公布1-7月農林水產品和食品出口情況。其中,大米金額為64.62億日圓(約3.54億港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1%,數量為2.4萬噸,增長23.0%,均創同期歷史新高。雖然,日本大米出口量跟其每年消費量比起來,佔比很少。但是,現在日本米荒這麼嚴重,日本農協卻還在加大對外出口大米,這顯然是有些異常的。

圖為2024年8月30日,日本西南部大分縣由布市,一名農民在颱風珊珊來襲期間,在被洪水損壞的稻田進行收拾。(Reuters)

做兩個大膽的猜測。

其一,大米是日本主要消費糧食,對日本物價有着不小的影響。日本大米價格如此瘋漲,勢必會加劇日本通脹,而日本通脹加劇,就會迫使日本央行加息縮表。日本7月通脹率仍然維持在2.8%的水平。很多人把日本當前的高通脹,認為是日本走出通縮的一個結果,是日本政府想要的好結果。一定程度上來看,政府樂於看到這個米價高漲。

但,一個習慣了20多年通縮環境的社會,貿然進入到高通脹環境裏,這不單單是適應問題,而是會引發巨大的問題,包括經濟問題和金融問題。日本大米價格如此飆漲,是會加劇日本當前的通脹問題。這次日本米荒,至少會導致一個結果,就是日本還有可能被迫進一步加息縮表。但另一個問題也會出來,當前日債規模過於龐大,其中將近一半的日本國債是由日本央行持有。一旦日本央行不印鈔購債了,日本就很難進行如此大規模發債,來借新還舊,維持財政。

日本央行持有的589萬億日圓(約32.26萬億港元)國債,單單明年,可能就有78萬億日圓的國債會到期。而日本2023年的稅收收入達到72萬億日圓(約4.27萬億港元)。也就是說日本一年的稅收收入,都還不夠償還每年到期的國債規模。所以,只要日本開始真正實質性縮表,那麼日債危機是大概率爆發。

圖為2020年5月12日,宮城縣丸森町沢尻梯田,一名當了52年農民的男子,正將插秧機拉上稻田的斜坡。(Getty)

第二個猜測:日本農協在此輪大米價格瘋長的過程中角色吃重。日本農協在日本農業生產活動里有着近乎壟斷的影響力,日本農協總共擁有1000萬名會員,其中400萬為正式會員,從事農業活動;600萬為準會員,是利用農協服務的其他非農業人員。日本農協基本掌控了日本農業從生產到銷售一系列流程,是一個極其強勢的組織。

1999年之後,日本農協開始金融化,通過JA銀行為會員提供儲蓄和信貸服務,經營農協所有金融服務活動,2023年3月,JA銀行系統的存款餘額超過6700億美元(約52231億港元),佔日本個人儲蓄總額的10%,JA的保險服務部門在2022年的總資產為3800億美元(約29624億港元)。並且JA銀行系統旗下的農林中央金庫是日本第五大銀行,擁有3570億美元(約27831億港元)的投資組合,是國際金融市場上最大的日本投資機構之一。

而農林中央金庫日前爆出大規模赤字。6月18日,日本農林中央金庫突然宣布,將在截至2025年3月的一年內出售規模超過10萬億日圓(約5477億港元)的美國國債和歐洲債券,以彌補巨額未實現損失。該銀行預計,隨着債券出售,今年的淨虧損將升至1.5萬億日圓(約821.55億港元)。這是本輪美聯儲局激進加息週期裏,首次有日本銀行因為持有的美債出現嚴重浮虧,而被迫拋售大量美債,把浮虧變成實虧。如此,也有可能是日本農林中央金庫出現嚴重虧損,讓日本農協想要從其他地方補回來,推高米價也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但這都不過是推測罷了。當然,尚未到引發騷亂的地步,畢竟日本政府目前還沒有計劃釋放儲備大米。比對日本多年數據,以及政府應對情況來看,還是頗有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