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博弈沒有垃圾時間 中國可以邀請拜登訪華
退出總統選舉後,在前不久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演講盡顯告別之意。未來數月拜登政府本質上就是看守政府。無論現今中美達成何種共識,都很難確保它們的效用能延伸到2025年1月20日之後。但筆者認為,可以將邀請拜登訪華作為中國開展同下屆美國政府交往的鋪墊一步。
以往中美關係被各種因素裹挾,單是邁出合作的步伐這一環就非常困難,雙方常常要十分謹慎,現如今拜登退選後這樣的外部掣肘因素已經不存在。如果中美在未來數月有一定的合作,那麼對於未來四年是有一定借鑑意義的。無論這樣的合作能否持續,成功的合作可以起到錨定效果和示範效果,都是有意義的。而這種成功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達成的。目前就是一個有利的時間窗口。
合作的關鍵窗口出現
沒有選舉壓力之後,拜登在政治上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設想行事,為留下政治遺產而努力。
在以巴問題上,從1978年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主持了戴維營和平談判到1991年美國總統老布殊(George H. Bush)促成馬德里中東和會,從2003年小布殊(George W. Bush)建議中東和平路線圖,到奧巴馬(Barack Obama)2014年牽頭以巴和談,幾乎所有的美國總統都希望在中東問題上有所建樹,就連特朗普(Donald Trump)也曾推出世紀協議。但拜登上台後,再未就巴以和談提出過任何方案。
這也是1993年以來,唯一沒有提出巴以和談方案的一屆美國政府。目前更糟糕的是戰火持續,伊朗和以色列隨時可能升級戰爭,如果戰況擴大影響民主黨的選情,拜登難辭其咎。穩定的局面是拜登需要的。
俄烏衝突是按照拜登的大國政治設想進行的,如果不能在自己的指導下有一個好的收尾,而是等待下一屆政府處置,拜登的功過是非將不由己了。於公於私,拜登都有必要在未來數月對這兩項重磅的國際事態上做出決斷。
中國是說服俄羅斯的關鍵,也是影響伊朗的有力一方。如果中美可以合作,中國完全可以調控台海局勢温度和南海爭端的烈度,這也是拜登希望的。因此,中美之間是有合作的空間的。
赴華的可行性
拜登擔任總統後從未訪問過中國,這對拜登來說是一大缺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3年11月前往美國同拜登在加州莊園舉行會晤。在沒有領導人互訪的情況下,中國先邁出了第一步。即便是拜登不能正式訪華,前往中國出席中美領導人會晤也是該有的回禮。
2024年10月東亞系列峰會將在老撾舉行。拜登2021和2022年出席了會議,但2023年缺席了會議,為了彰顯印太戰略成果,今年拜登完全有空間出席會議,前往老撾的鄰國中國從可行性上不是問題。
團結拜登 支持理性有效溝通
以巴衝突、俄烏衝突、中菲南海爭端,種種問題都有可能發酵為不可控事件。儘管美國政治進入了換屆的特殊時間點,但是大國外交從來沒有停歇,也不會停下來等美國。即便是任期已經接近尾聲,拜登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Jake Sullivan)8月27日至29日亦對中國進行了三天的訪問, 此次訪問不只是簡單的任末鍍金和告別。
根據共識,習近平和拜登未來幾周要進行通話,元首交流之外,中方通稿表示「雙方將繼續保持高層交往和各層級溝通」,合作領域包含禁毒、執法、非法移民遣返、應對氣變等,並明確表示「同意適時舉行」兩軍戰區領導層視頻通話、第二輪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間對話等機制性安排。
此外,美方通稿還指出了拜登的總統氣候特使約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可能的訪華行程。如此豐富的具體溝通成果顯示,中美之間的溝通已經沒有所謂的垃圾時段。因此,中美元首的面對面溝通又何必等到11月的秘魯APEC和巴西G20。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和中共中央外辦主任之間的溝通渠道是非常順暢的,透過沙利文訪華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確認。中美元首除了在國際會議間歇會晤,在兩國本土舉行除了訪問之外的元首莊園會晤,應該成為溝通的重要形式。
基於當前兩國關係狀況,進行工作訪問和國事訪問的難度很大,兩國領導人赴對方本土舉行在莊園進行的元首會晤,是氛圍更加輕鬆,溝通更加直接坦誠的交流。這樣的工作形式是有效的,有必要保留。
特朗普2017年上台後推翻了奧巴馬政府的溝通機制,拜登政府2021年上台後推翻了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溝通機制。未來中美溝通若新建管道機制,不利於合作的有效開展。不能讓合作機制伴隨政府換屆像翻書一樣翻篇。邀請拜登赴中國舉行中美元首會晤有利於讓這一溝通機制成為被認可的形態,為兩國領導人靈活面對面交流創造機會。
未雨綢繆
如果特朗普贏得2024年大選,中國邀請沙利文、拜登等美國政要的努力亦不會白費。沙利文這樣的白宮幕僚需要訪華鍍金,是日後中國爭取合作的對象。拜登作為民主黨大佬,也是中國非常熟悉的老朋友,同樣也是中國可以爭取團結的對象。拜登和沙利文一樣也是需要鍍金,以彰顯對華溝通的特殊影響力的。中國如果能夠在其任期末尾給於禮遇,未嘗不是未來應對兩國關係變動加強兩國溝通的通道。
如果賀錦麗(Kamala Harris)贏得選舉,很難做到將拜登政府的對華溝通機制推倒重來。賀錦麗如果拜規賀隨,那麼中國邀請沙利文之後,再邀請拜登訪華的努力將會被放大。為了有效管理中美關係,做再多的努力和籌備,都不為過。如果邀請拜登利大於弊,中國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