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錦麗民主黨新黨綱現五大變化 首次將台灣框入中國章節
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剛公布的新黨綱,本該是為拜登準備的,拜登退選後,賀錦麗(Kamala Harris)接棒,黨綱內容也體現一些微妙的變化。大體可以總結為五個「首次」:
第一,首次將「中國」列為單獨章節闡述,內容基本照搬了拜登四年來的對華主張。以往民主黨黨章基本上將中國納入「亞太」或「印太」章節;
第二,首次將台灣地區框定在中國章節,體現台灣話題屬於中國議題範疇,內容上恢復了美國「一中政策」的表述,即三個公報、對台關係法以及所謂的六項保證,這和我們的「一中原則」本質上不同。2020年拜登競選總統時的黨綱刪除了這部分內容。
第三,首次正式使用「印太」。2020年拜登參選時的民主黨黨綱,包括之前2016年希拉里、2008和2012年奧巴馬參選時的黨綱,都只強調「亞太」概念,並將中國(包括台灣地區)都置於亞太章節一起闡述。拜登在2020年之所以繼續使用「亞太」,或許只是為了和當時特朗普率先啟動的「印太」理念區別開來。
第四,首次系統闡述人工智能(AI)挑戰和合作。這是之前黨章未涉及的內容。內容基本上符合拜登任內政策,即和盟友管控AI風險、阻止中國獲得AI晶片,並同中國合作,設置安全使用AI技術的「護欄」。
第五,首次提到阻止非法移民,強化邊境。這是靠近共和黨立場,目的是為了爭取中間選民支持。
除此以外,新版民主黨黨章加大了「技術競爭」的內容,體現在核安全、製造業、清潔能源、對華技術競爭、國防研究、數據安全等領域。2020年提及了技術,但都是集中在5G、能源、氣變和基建領域,競爭意味相對較弱。
其實就台灣問題而言,民主黨黨綱還有一個變化:2020年雖然沒有重申「一中」政策,但提到了兩岸和平解決,今年的黨章重申了「一中」政策表述,但未提及「兩岸和平解決」,反而強調「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
這就是美國人的文字遊戲。
這些變化雖不反映美國政策變化,但可以為分析未來美國政策變化趨向提供參考。比如,從黨綱看,民主黨未來會加大和中國的技術競爭,強推清潔能源計劃,可能採取更多舉措,阻止中國新能源汽車進入美國,以扶持和保護國內產業。
黨綱對政策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不是決定性的,基本上不影響執政後的政策,但從黨綱的起草過程(春夏起草)、內容的增減(主要迎合特定選民),可以判斷美國社會、政治議題和政客態度的變化(就是納稅人的錢怎麼花)以及背後哪些遊說勢力(利益集團代表參與黨綱制定)在影響美國政策。
黨綱另外一大作用就是留下候選人的歷史印記。比如,希拉里2016年競選時(在桑德斯的施壓下)民主黨黨綱將全國最低工資標準設為時薪15美元。此次民主黨黨綱本來是為了拜登準備的,所以內容基本上加入了很多拜登執政理念。第一章就是「拜登經濟學」,即政府「由內到外」 (middle-out approach)、「自下而上」(bottom-up)地重振和重塑經濟,吸引製造業迴流美國,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擴大美國中產階級。
比如2024年共和黨黨綱,特朗普的MAGA議程佔據主流(比如修牆和遣返移民),凸顯了特朗普對共和黨的控制。以往共和黨強調的聯邦墮胎禁令和財政保守主義已被淡化,反對同性婚姻的內容也被刪除。2016年及之前的共和黨黨綱基本上都會強調「一男一女」的傳統婚姻家庭和價值觀。
所以,從黨綱變化可以看出共和黨在爭議議題上的態度變化,以及特朗普對該黨影響力的大小。墮胎禁令被淡化,就是因為特朗普要爭取女性選民的支持。刪除反對同性婚姻內容,也是符合美國的時代特徵。
再比如,今年特朗普化的共和黨黨綱,根本沒有提及台灣,這符合特朗普對台灣的基本認知:中國大陸為桌子、台灣為「筆尖」。台灣想要美國保護,就要向美國繳納「保護費」。
其實,特朗普這樣的總統候選人根本不在乎黨綱內容。1996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Bob Dole說過,他根本不看黨綱。現在的賀錦麗一旦勝選,也不一定按照黨綱執政。只有當一個政黨同時拿下白宮和國會控制權時,黨綱的一些政策許諾才有可能得以落實。很多情況下,黨綱中「美好許諾」之所以無法實現,大多和國會和利益集團的阻撓有關。
本文作者為白宮資深觀察家ZhiKing,首發於「中美2049」微信公眾號,圖片為編者所加,轉載時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