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伊朗哈馬斯都偏離了航向 中東真正的謀略家是王儲
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Ismail Haniyeh)在伊朗被以色列暗殺,黎巴嫩真主黨高級軍事指揮官福舒庫爾(Fuad Shukr)在以色列的空襲中喪生,再加上哈馬斯軍隊領袖戴夫(Mohammed Deif)7月13日被以軍打死,近來以色列耀武揚威地展示了實力。留在輿論場中的回響是,「殺了哈尼亞,還有後來人」,「伊朗有責任為哈尼亞的死復仇」,「中東地區即將爆發一場真正的大戰」。
平息亂局似乎是不可能的了。伊朗忍無可忍,內塔尼亞胡為保政權放手一搏,哈馬斯還有血海深仇,一切這些因素疊加,讓局勢變得更加複雜了。
人們可以為巴勒斯坦民眾的苦難呼喊;可以指責內塔尼亞胡政治品格不高,暗殺像老鼠一樣見不得光;也可以說伊朗無法再象徵性還擊。是非對錯難以評說。但應該看到,以色列伊朗哈馬斯都偏離了航向。
以色列和伊朗、哈馬斯一樣都深陷宗教衝突。以色列經濟科技發達,但是在猶太復國主義的政治風向引領下,終歸是走錯了路。一個國家無法結束不斷對外衝突,無法有一個安穩的立足環境,終歸不是長久之計。
哈馬斯為了生存,不得不暴力抗爭,沒有一個可能的空間供他們選擇其他的道路。但是伊朗和哈馬斯的主張是偏地緣競爭和宗教性質的。這樣的惡性循環永遠沒有盡頭。漫長的鬥爭已經證明了無法彼此從宗教層面將對方消滅。以色列、伊朗和哈馬斯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從根本上結束衝突,真正實現共存。
為什麼巴勒斯坦近年來被阿拉伯世界拋棄了?為什麼黎巴嫩真主黨和哈馬斯以及胡塞武裝緊抱伊朗的大腿?是伊朗還在扶植民族宗教鬥爭,將這些手段視為政治手段,將這樣的支持視為超越國界的一種正義。從一定層面上,新月派之弧是一種抱團取暖般的存在。但是從發展的大趨勢看,這種抱團的目的只是扶植對抗,未必於發展有益。
看看中東阿拉伯國家中的老大沙特近年來在做什麼。改革!沙特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是實用主義者,較少意識形態束縛,與伊朗恢復建交,不排斥與以色利合作。在「願景2030」的驅動下,一邊捆綁美國,一邊大舉投資中國。阿聯酋、卡塔爾這些國家無一不是在悶頭髮展。
其他阿拉伯國家為什麼要謀劃同以色列建交,為什麼在巴勒斯坦面臨的諸多苦難事件中看似不作為冷眼旁觀?不能簡單用冷漠和認慫來形容他們的選擇。
同樣是加入了金磚,沙特、埃及、阿聯酋、土耳其的發展前景要遠大於伊朗。美國的長期制裁嚴重影響伊朗經濟發展,美國總統換屆將會帶來伊核協議的不確定性,隨時會捲入同以色列的紛爭,也讓伊朗回歸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發展主業的阻力增加。
美國從在中東戰略轉移是大趨勢,其中某屆美國政府改弦更張不過是短暫回頭。那些已經從超越國界的宗教衝突中醒悟過來的國家,忠實於現代國家實體,而非宗教共同體。沙特同伊朗恢復外交關係,謀劃同以色列建交,這才是真正的大胸懷、大格局、大手筆。
以色列終歸要考慮如何在沒有美國充分的支持下立足。伊朗同樣要考慮如何在大國力量干預下降的背景下奮力發展。哈馬斯同樣要抓住百年未有大變局這一歷史機會,爭取為巴勒斯坦建國為長遠的生存打下堅實的基礎。一時的暗殺不過是小把戲,一時的憤恨終歸是情緒宣泄,真正的政治家不應該被這些浮雲遮蔽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