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停戰可期? 歐爾班烏俄中美四國行的啟示
北約成立75周年峰會7月9至11日將在華盛頓舉行,焦點除了在拜登(Joe Biden)的健康狀況之外,當然少不了北約對烏克蘭的支持。值得留意的是,7月才剛當上半年期歐盟輪任主席國的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近來外交動作頻頻,過去一周以來先後訪問了基輔、莫斯科和北京,全都打着勸和俄烏的旗號--例如他就把訪華之行形容為「和平任務3.0」--如今他也將前往華盛頓出席北約峰會。
對於歐爾班訪問莫斯拜同普京(Vladimir Putin)見面,歐盟方面一片罵聲,指歐盟輪任主席國並無授權代表歐盟進行對俄外交工作,從歐盟官員到各國領袖態度幾乎一致。
對於歐爾班到中國同習近平談俄烏和平,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也暗批匈牙利沒有資格充當俄烏之間的調解人,稱只有強大且有比俄羅斯強的軍力的經濟體或國家才有資格,他舉出了中國、美國和整個歐盟為例。
從各方的公開表態來看,歐爾班確實沒有達成什麼重要結果,但歐爾班的外交行動卻明顯是想為未來可能來臨的俄烏停火作準備--如今能有效同烏克蘭、歐盟國家、美國、俄羅斯、中國溝通的國家領袖確實寥寥可數。
俄烏停戰的最大變數,當然是本年11月的美國總統選舉。在抵達華盛頓出席北約峰會之前,歐爾班已經毫不避諱全面站隊特朗普。在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的訪問中,歐爾班表明拜登「有非常非常大的機會」輸掉選舉,「我確信改變對世界有好處」,形容特朗普是「和平愛好者」(the man of peace)。
過去幾年,歐爾班高舉歐洲在傳統、宗教、種族上純粹性,以及政府有力控制社會的「非自由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早已變成美國保守派的仿傚對象。美國的保守政治行動會議(CPAC)多次在匈牙利舉行,完全擁抱歐爾班,歐爾班本人也成為了美國保守派的政治明星。在拜登任內,他也多次繞過白宮和國務院,直接同特朗普見面。
如果特朗普重新上台,歐爾班將會是其對歐外交的第一人。
在俄烏問題上,跟特朗普一樣,歐爾班也質疑是北約東擴以至西方對烏克蘭的持續軍援導致戰爭持續。他7月5日就在《新聞週刊》(Newsweek)發表觀點文章,批評北約已經由一個維持和平的聯盟變成了一個追逐戰爭的聯盟,沒有尋求防守而是尋求進攻。
在北約秘書長正值換屈之際,面對北約即將從美國手上接過烏克蘭軍援統籌工作,以至像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般不排除向烏克蘭派兵的言論,歐爾班也同現任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和來任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達成了匈牙利人員和資金不必參與援烏的協議。
一直聲言自己能在24小時內搞定俄烏戰爭的特朗普,至今未有公布其達成和平的方案,但「拒絕烏克蘭加入北約」明顯是其條件之一。在同拜登辯論之前的訪問當中,特朗普就曾稱承諾讓烏克蘭加入北約是個「錯誤」。
由一眾特朗普政府前官員成立的智庫「美國優先政策研究所」的兩名國防政策顧問(Keith Kellogg和Fred Fleitz,兩人曾先任擔任特朗普的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幕僚長),6月底就聲言已向特朗普交送俄烏戰爭策略文件,得到特朗普正面回應。他們的主張就是以收回美國軍援來迫使烏克蘭同俄羅斯進行談判,談判期間採取以交戰前線為界作停火。
根據他們在4月發表的一份報告,在北約的問題上,他們也主張長期擱置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問題,以換取全面並可證明的安全保證。在領土問題上,他們主張烏克蘭並不一定要承認已經失去的土地屬於俄羅斯,卻應放棄以軍事方式奪回領土。而美國對俄制裁則該在俄羅斯簽署烏克蘭可接受的和平協議之後才可全面解除。
歐爾班遊走多國的外交行動,正是為這種俄烏停火的潛在談判所作的鋪墊。如果烏克蘭要完全放棄「北約夢」的話,對於烏克蘭的安全保證,一定要有大國維持--正如澤連斯基所言,大概只有美國、中國、歐盟才能做到這一點。
早在6月中,普京已經開出了和談和停火條件。他要求烏克蘭從俄羅斯2022年9月透過公投併入俄羅斯的四個烏克蘭州份撤軍,而烏克蘭必需放棄加入北約的計劃。
而正如他在歐爾班訪問莫斯科期間所言一般,普京要達成的是,俄烏戰爭的最終解決,而不只是暫時停火。他要求烏克蘭承認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保證烏克蘭的非核武國家地位、實行「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在普京的話語體系中,這相當於裁減軍力和保護俄羅斯裔公民),而所有西方針對俄羅斯的制裁也該被撤銷。
在領土問題上,普京也不是「獅子開大口」一定要吃掉公投入俄、卻未有被俄方全面軍事佔領的四個州。在烏東頓巴斯(Donbas)的盧甘斯克(Lugansk)和頓涅茨克(Donetsk)兩州,普京強調的是要保護當地主要是說俄語的民眾。對於烏克蘭南部的扎波羅熱(Zaporizhzhia)和赫爾松(Kherson),他只強調俄羅斯要有直通克里米亞的陸上通道,表明不排除如果烏克蘭在法律上保證了這種條件,俄羅斯可接受烏克蘭對於這兩個州的主權。
除了這種由普京開口提出的和平條件之外,最近兩周也有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小道消息提出了另一套更溫和的和平條件。消息來源更稱俄羅斯內政部長科洛科利采夫(Vladimir Kolokoltsev)6月26至27日之所以獲美國政府批准到紐約出席國際刑警相關會議,並在華盛頓特區落機,是因為他同時有着向美方傳達普京新的和平條件的任務。
傳言中的新條件提出,烏克蘭必須放棄加入北約,卻可加入歐盟;軍隊人數和規模需要作出限制;頓巴斯兩州加入俄羅斯;克里米亞可變成烏克蘭和俄羅斯共管的非軍事區;扎波羅熱核電廠歸還烏克蘭;扎波羅斯和赫爾松兩州由烏克蘭控制,但必須變成非軍事區。
這種傳言難以作實,但相對於普京公開提出要求烏軍主動從自己領土退出的條件而言,這些傳言中的條件大概是烏克蘭能更容易接受的。
踏入7月,俄烏戰場上戰鬥似乎愈來愈激烈,但俄羅斯始終也停留在極緩慢推進的層級,雙方依然是在一場沒有什麼實際結果的消耗戰之中。
在勸和俄烏的問題上,歐爾班固然是人微言輕,沒有其他外在形勢的改變,只是空談。
雖然歐爾班在歐洲議會選舉之後所組成的「歐洲愛者國」(Patriots for Europe,繼承此前的「認同與民主」)黨團得到法國、西班牙、比利時、荷蘭、匈地利、意大利等多國的部份極右政策參與--包括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的國民聯盟(RN)--因而成為歐洲議會第三大派系,但匈牙利始終是歐盟小國,國民聯盟加入之後,主席位置也交到了國民聯盟名義領袖巴德拉(Jordan Bardella)手上。
然而,外在形勢確實正在改變。從特朗普可能上台,到法、德兩國執政黨都正在面對各自的國內管治危機,都預示着西方對烏克蘭的援助和支持很可能會在未來半年時間內出現根本轉變。到時候,如果俄烏真的要進入和平談判階段,歐爾班相對中立、可同各方溝通的角色必然會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