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熊貓血」青年說起:中國與哈薩克深刻的人文交流|專家有話說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訪問哈薩克。中國與哈薩克的友誼源遠流長,兩國在地理位置、歷史背景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聯繫。在新時代背景下,中哈關係不斷髮展深化,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哈薩克青年魯斯蘭的故事,他曾就讀於中國的海南大學,通過捐獻稀有的「熊貓血」救助中國病患,不僅彰顯了人道主義精神,也成為中哈友誼的一座橋樑。正如習近平主席在2024年7月2日訪哈期間所強調的,這種人文交流是中哈關係的重要紐帶,值得我們倍加珍視。

作者:梁海明、馮達旋(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名譽院長)

在共建「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哈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取得了顯著的合作成果。然而,在合作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戰。展望未來,中哈兩國將攜手並肩,繼續深化合作,共同迎接新的機遇與挑戰,續寫中哈關係的新篇章。

哈薩克青年魯斯蘭在海南大學學習期間,了解到「熊貓血」在中國的稀缺性,他毅然決定參與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來。自2009年以來,他多次捐獻自己的Rh陰性血,幫助了許多急需輸血的病患,挽救了無數的生命。每一次捐獻,魯斯蘭都深感無比光榮,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血液可以為他人帶來生的希望。

魯斯蘭加入了無償捐血的行列,此後每年兩次捐獻從不間斷,魯斯蘭所擁有的Rh陰性血又稱「熊貓血」,在中國極其罕見,只佔總人口比例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

魯斯蘭在海南大學的學習經歷,不僅讓他收穫了專業知識,在海南大學的悉心教導下,更讓他對中國文化和社會有了深刻的了解和熱愛。這份情感促使他願意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用自己的方式回饋這個他視為第二故鄉的國家。他的善舉成為了中哈兩國人民之間友誼的生動例證,證明了愛與幫助是不分國界的。海南大學學生魯斯蘭這一善舉不僅體現了人道主義精神,為中哈友誼增添了温暖的色彩。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哈薩克期間,在演講中特意介紹了魯斯蘭的故事,稱讚他為中哈友誼的橋樑。

如今,魯斯蘭已經成為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的全球新聞官,繼續為中哈關係的深化貢獻力量。2024年7月2日,習近平主席再次訪問哈薩克,並在《哈薩克真理報》和哈薩克國際通訊社發表題為《同心篤行 續寫中哈關係新篇章》的署名文章。

文章中再次提及了這位有着「熊貓俠」美譽的獻血志願者魯斯蘭,稱他為新時代中哈友好的使者,強調了團結協作、共迎挑戰的重要性,並指出了兩國在國際協作中取得的新實效。

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與正在該國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阿斯塔納共進晚餐前,在會場外握手合照。(哈薩克總統新聞處社交媒體X賬號)

除了友誼,中哈兩國在經濟領域的合作,成果也非常豐碩。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題為《弘揚人民友誼 共創美好未來》的演講,提出共同建設 「絲綢之路經濟帶」。自從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以來,哈薩克作為重要的節點國家,積極參與其中。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農業等領域開展了廣泛合作。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建立,使得兩國在物流和貿易方面的合作更加緊密。中哈油氣管道的建設,更是加強了兩國在能源領域的互利合作。

文化交流方面,兩國也取得了顯著成果。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國留學生前往哈薩克學習,反之亦然。兩國通過互辦文化年、藝術展覽等活動,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誼。比如,哈薩克的傳統音樂和舞蹈在中國廣受歡迎,而中國的書法和武術也在哈薩克得到廣泛傳播。

儘管中哈兩國在合作中取得了諸多成就,但也面臨一些挑戰。首先是文化差異帶來的溝通障礙。雖然兩國人民在長期的交流中逐漸克服了很多障礙,但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依然存在。其次是經濟結構差異。中國經濟發展較為迅速,而哈薩克的經濟結構相對單一,主要依賴石油和礦產資源,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兩國經濟合作的多樣性。此外,國際局勢變化和地緣政治因素也對兩國合作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

未來,中哈兩國可以在經濟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中國的技術和資金優勢可以與哈薩克的資源優勢相結合,推動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數字經濟、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的合作。

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與正在該國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阿斯塔納共進晚餐前,在會場外握手合照。(哈薩克總統新聞處社交媒體X賬號)

其一,在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方面,中哈可以繼續加強合作。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哈可以進一步完善跨境交通網絡,提升物流效率。兩國可以共同推進鐵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特別是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進一步發展,將為兩國貿易和人員往來提供更加便捷的條件。

其二,在新能源合作方面,隨着全球對綠色能源需求的增加,中哈兩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哈薩克擁有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而中國在新能源技術和資金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雙方可以共同開發風能、太陽能項目,推動清潔能源的使用,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進而促進可持續發展。

其三,數字經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中國在5G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哈薩克可以借鑑中國的經驗,推動本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兩國可以共同開展數字經濟領域的技術交流和項目合作,促進數字化轉型,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中國國旗: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中國北京舉行,中國國旗在人民大會堂樓頂飄揚。(Reuters)

其四,高新技術產業是兩國未來合作的重要領域。中哈可以在生物醫藥、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新技術領域開展合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特別是在生物醫藥領域,雙方可以共同研發新藥和醫療技術,提升醫療水平和人民健康。

其五,智慧城市建設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中國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哈薩克可以借鑑中國的成功案例,推動本國智慧城市建設。兩國可以在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醫療等領域開展合作,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

其六,中哈可以在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中攜手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促進公平公正的國際秩序。兩國可以共同倡導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推動全球經濟復甦和可持續發展。中哈也可以在區域安全問題上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跨國犯罪等安全威脅。兩國可以通過情報共享、聯合演習等形式,提升區域安全合作水平,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最後,文化交流是中哈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就讀於海南大學的哈薩克青年魯斯蘭多次在中國捐獻稀有的「熊貓血」救助許多中國病患,珠玉在前,未來兩國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人文交流。

一方面是中哈可以繼續加強教育交流與合作,鼓勵兩國學生互相留學,增進青年一代的相互了解。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通過聯合辦學、師生交流、學術研討等形式,兩國可以共同提升教育水平,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

第二方面是中哈可以共同開發旅遊資源,推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旅遊線路和項目,吸引更多遊客前往對方國家。旅遊是增進民間交流和了解的重要途徑,通過旅遊合作,兩國人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和風俗,增進友誼。

第三方面是中哈可以繼續舉辦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如文化年、藝術展覽、文藝演出等,增進兩國人民的文化交流。通過這些活動,兩國可以展示各自的文化特色,增強文化認同,促進民心相通。

圖為2023年10月17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當天,一名女子在鐘樓前擺姿勢拍照。(Reuters)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中哈合作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成功實踐,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通過中哈合作的示範效應,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推動區域和全球經濟的合作與發展。例如,中國與俄羅斯「背靠背」的合作,為全球的發展,帶來眾多的益處。

一是中俄的合作可以在國際舞台上形成平衡力量,減少單極世界帶來的不穩定因素。二是兩國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中的協調行動有助於解決全球性危機和地區衝突,維護世界和平。三是中俄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合作可以促進兩國的經濟增長,也有助於區域經濟的穩定和繁榮。四是兩國的合作項目(如「一帶一路」倡議和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可以提升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資。

五是兩國在科技領域的合作(如航天、能源、訊息技術等)可以加速技術進步,推動創新。中俄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包括石油、天然氣、電力等)可以保障能源安全,穩定能源市場。共同開發可再生能源項目有助於推動全球能源轉型,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降低碳排放。六是中俄在反恐、防擴散、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合作有助於應對全球安全威脅,維護國際安全。在應對自然災害和公共衛生事件(如疫情)方面的合作,可以提高全球應急響應能力。

總的來說,中俄「背靠背」的合作不僅有助於兩國的發展,也有助於全球的和平、穩定和繁榮。通過在不同領域的協作,兩國可以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展望未來,中國與哈薩克的合作前景令人期待。兩國在經濟、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際協作等領域的深度合作,將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也為地區乃至全球的和平與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中哈兩國需要「同心篤行」,攜手並進,共同迎接未來的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