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政治下的社會流動性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01philosubmit@gmail.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01哲學立場。)

 

作者:羅永康

 

中學教科書,講到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度,官僚選拔徇私,形成門閥政治,讀來令人產生世族壟斷官場的錯覺。有大陸學者指其時階級不變,社會沒有流動性,寒門無上流機會。今我城香港,財富兩極,形成社會撕裂,人文社會科學常識,就是沒有流動性的社會,必定不穩。上述歷史錯覺,鄙人擔心會令持分者忽略危機,故書成此文以警世。是的,雨傘後特首梁振英曾提到要改變缺乏流動性社會,但我們看到今天財富地位仍是兩極。

 

先來解釋社會流動性(social mobility)概念,它指的是社會上各階層的階級地位轉變,例如以往的基層透過學歷上升至中產,或經商成為富豪財閥(如李嘉誠),商人生意失敗後,變成一貧如洗。已故知名史學家何炳棣教授曾著《明清社會史論》,講述兩朝穩定原因之一,是社會下層寒士布衣因中科舉而當官,改變地位。相信兩朝史實,與我們先輩的成敗已可以清楚說明此概念。

 

的而且確,魏晉南北朝時,政權更迭頻繁,但我們不難發現每朝鼎革,多數非民間叛亂使然,而是官員篡奪或將領兵變,不少開國君主皆非最上層世族子弟,世族多在變天後,無被殺害,地位不變,可見朝代更替,非民間怨氣使然。

 

門閥之始,非曹魏九品中正制開先河,魏前東漢,察舉之時,已然有選拔徇私,漢光武雖云中興,然因受地方勢力支持,論功行賞,權貴勢力已由其時深種,不少至漢末魏晉仍顯赫。晉武帝祖父司馬懿便為世族子弟,代代為官,司馬姓氏,不時見於官方史冊《後漢書》,其祖鈞為伐羌武將,朗亦有傳述之。而三曹到丕時登大位,其曾祖父只是宦官,「權閹之後」。縱使曹操父親為太監養子,他也曾中察舉為孝廉。可見門閥政治下,出身宦官家庭,而非世家大族者,位極不止人臣,更可達九五。

 

眾所周知,蜀漢開國君主劉備,雖據族譜為皇叔,宗室中山靖王之後,然其發跡以先,與庶民無異,至黃巾亂時始為官,及後再因征戰經營而登大位。從一人升降,足證上下流動。

 

除向上外,也有不少往下流者,較著名的,是汝南袁氏,其祖上四世三公,常炫耀顯赫家世,然亂世之下,董卓干政,到袁紹一代,經歷戰爭各樣,未再位極人臣。

 

以上皆三國人物,以彼等為例,因相關電子遊戲普及,普通人皆略知背景,而且希望陳述不會沉悶。

 

到東晉末期,取而代之的宋帝劉裕,祖上雖士族,然到其一代,與寒門無異,因軍功升顯要,篡晉而代之,往後君主,為壓抑士族勢力,以寒門掌機要,史稱恩幸。又分封宗室,掌各地兵權,鎮守要衝。地方中央要員,皆不乏寒門掌實權。

 

誠然,世族可籍祖蔭為官,然因得職太易,不思進取,多任品位高而無事閒官,養尊處優日久,即使委以重任,彼等亦難以應付。顏之推《顏氏家訓》,便對他們生活加以批評,例如只坐軟座,到官署不做事,品評人物,則滔滔不絕。侯景亂時,士族多被殺害,主因之一,便是已成手手無縛雞之力廢人。

 

上段講到的侯景之亂,已然把南方世族殺掉十之八九。又提到寒門掌機要,寒士能為官,首要讀書識字,梁武帝置五經博士館,專收寒門子弟,通一經者即錄用,學習期間,給予衣食住行。

 

前面多講下向上,本段會著墨於上向下流。侯景亂時,雖云屠殺已成廢人士族,唐詩中的「堂前王謝燕」,所以飛入尋常百姓家,就是敍述東晉兩顯族王謝兩氏之凋零。王氏有東渡時擁立之功,時云「王與馬,共天下」,後代歷朝,不乏拜相者,即使政權鼎革也未變。謝氏在淝水一戰,以小勝多,大敗前秦苻堅,其族也是到侯景亂後,才正式變為寒門,即使亂事前,也曾被指「門單」。請留意,侯景亂時,士族是被大量屠殺而非「滅門」,兩者不是同一回事。此兩姓勢力,由位極人臣至門弟凋零,實為最佳例子。

 

士族勢力與顯赫家世,的確存在,隋文帝雖建科舉圖抑彼等勢力,然仍謊稱是東漢楊震後代,以增加本身地位。至唐代名相如魏徵,亦因勢力與士族結成姻親。寒士至牛李黨爭時,仍能與士族爭一日之長短。

 

門閥時代,世族雖可靠父蔭得位,但社會仍不乏上流機會,士族除王謝外,此前亦有兵敗被殺如桓氏者,寒人即使無軍功,也可以憑學識掌機要,握權力,此實眾朝少亡於民變,而滅於篡奪主因。如果誤以為幾百年間,世族壟斷官場而無事,誤判無社會流動性而可政通人和,則危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