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創世紀》中的「創造亞當」 雕塑大師的一人傑作

撰文:01哲學團隊
出版:更新:

許多宗教都有「創世」之說:中國神話有盤古開天闢地;希臘神話相信世界由卡俄斯(Chaos)生下一眾創造神而開始運轉;而世界最大宗教基督宗教(Christianity)則相信世界由上帝耶和華創造,《舊約聖經》首卷〈創世紀〉記載了耶和華創造自然及人類,初代人類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Eden)的故事。

1512年的今天,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終於完成耗費四年製作、於西斯汀禮拜堂天花(Sistine Chapel ceiling)的濕壁畫,成為留名青史的曠世鉅作。

西斯汀禮拜堂(Sistine Chapel)中米開朗基羅所繪的《創世紀》與《最後的審判》濕壁畫(Wikimedia Commons)

雕塑家的一人傑作

這幅巨型的拱頂裝飾畫,面積十分龐大,平面達480平方米。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畫作竟憑一人之力完成!米開朗基羅一直擅長的是雕塑,但在1508年卻被教皇邀請作壁畫。根本沒有實際壁畫經驗的米開朗基羅,認定是對手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想藉此打擊他的名譽。所以米開朗基羅十分認真,視這單委託為一場名聲保衛戰。據說當時他把自己困在教堂內,由構圖、搭建鷹架到為灰泥上色都不許助手協助,也不容外界探視。

Daniele da Volterra 繪但未完成的《米開朗基羅像》(Wikimedia Commons)

由於當時油畫技術尚未成熟,所以畫家只能採用一種古老的「濕壁畫」(fresco)畫法——將乾顏料粉末塗抹在濕灰泥中,以確保顏料能滲入灰泥中,以保持色彩持久。可是因為灰泥的凝固時間很難控制,畫家需要快速工作,而且不能隨時塗改,一旦出錯,只能鏟除再畫(後人發現大洪水的部份曾因發霉而被鏟去重畫)。濕壁畫是非常難於操控的方法,除了畫功外,畫家還需要精準細密的計算。加上禮拜堂拱型天花的設計,其實並不太適合繪製壁畫,但米開朗基羅竟然完成了這個艱鉅的任務!當時,他每日都站在近20米的高台上,仰首而畫,因長期仰視的姿勢及常被灰泥淋臉,讓他眼睛及頸椎都患上疾病。《創世紀》可算是米開朗基羅賭上生命與名譽的偉大作品。

《創世紀》天花濕壁畫平面圖(Wikimedia Commons)

成為典範的「創造亞當」形像

《創世紀》由九幅中心幅畫及旁邊的數十幅邊畫、角落畫組合而成。當中最為我們熟悉的部分是「創造亞當」(The Creation of Adam)──上帝與亞當互相伸手快要觸碰到對方指尖的一刻的定格畫面。不少電影和廣告都喜歡用來發揮,網絡上也能見到很多以這幅畫的「二次創作」。而畫中上帝及亞當的手指為何沒有連在一起、上帝與亞當的表情,及動作中的對比也成為人們紛紛討論的話題。

米開朗基羅與人文主義

這幅壁畫是文藝復興時期極重要的作品。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重新提升與強調人的價值,我們在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中,明顯可以看到這種思想的體現。米氏筆下的上帝,跟畫人類的畫法相近,上帝的形象也不再是抽離的神聖聖體,而是有血有肉、清晰五官的形象,與人類是一樣的。由於米開朗基羅是一名雕塑家,所以對身體的立體線條很有研究,在壁畫中也運用了高超的技巧,以呈現雕像的實體感。

米開朗基羅《利比亞女先知練習》(Studies for The Libyan Sibyl)(Wikimedia Commons)

目前,這幅名畫仍完好地保存在為於梵蒂岡的西斯汀教堂。2014年時教堂更斥資約二千萬港元翻新,安裝七千盞 LED 燈,以科技重現畫作五百年前的原色。雖然隔壁就座落了建築規模宏偉、全世界最大的的聖彼得大教堂,但西斯汀教堂知名度卻毫不遜色,正正是因為這幅舉世聞名的《創世紀》。

西斯汀教堂中的另一大師——波提切利:天主教御用畫家 何以卻鍾情希臘女神維納斯?|人與物

1536年,米開朗基羅再次受邀在教堂的直牆繪畫巨幅《最後的審判》,這是另一段故事了。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