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勒東:這個世界一直被理性壓抑 因此我們要超越現實
為超現實主義奠基的文本《超現實主義宣言》,其實有很多個版本。當中最具影響力的一篇,主要作者是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他被視為超現實主義的始創者,並有著遠大的哲學抱負。
作為畫派的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之名,首先出自法國詩人、小說作與劇作家阿波利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他以此描述自己的劇作《泰瑞西亞斯的乳房》,以指稱一種新崛起的人類精神,但這新名稱尚未被賦予明確的特性。
二十世紀初的達達主義是一種反藝術思潮,最具標誌性的是杜象(Marcel Duchamp)的《噴泉》(Fountain),憑著離經叛道的挑釁與滑稽,挑戰過於僵化的布爾喬亞藝術。然而到了二十年代,達達的虛無主義本身卻漸漸失去了批判動力。於此,跟阿波利奈爾有來往的布勒東才以「超現實主義」為名,提出一套新的文藝、藝術與思想流派。
回顧世紀交界之間法國最突出的藝術流派,我們會必定記得:印象派畫家們要我回歸到眼睛所見的流變世界;而以梵高、高更與塞尚為首的後印象派,則將主觀的精神世界(如激情、焦慮與孤獨)投射到外在事物,再透過筆觸與色彩表現在畫布上。
作為畫派的超現實主義,重點不在於眼睛或畫筆,不在於描繪事物的創新手法,而在於事物的組合方式與象徵意義。因此,超現實主義藝術在技法上沒有一致性,但在題材或所謂的繪畫對象之上,它卻有一套大概共通的「文法」,例如:放大或縮小平常的事物,造成比例(scale)的效果,例如足以填滿房間那麼大的蘋果;將毫不相關的事物並置法(juxtaposition),例如電話聽筒換成龍蝦;將事物的置放於不尋常的位置,是為錯位法(dislocation),例如馬格列特(René Magritte)從壁爐出來的蒸氣火車;將事物轉化(transformation),最熟悉的例子大概是達利(Salvador Dalí)所繪、如半液體般溶化的時鐘。
憑著這些文法,超現實主義者為我們帶來一幅幅「畫不驚人死不休」的作品,但讓觀者震驚並非他們本身的動機。超現實主義者想要探索與表現的,是一種超越真實(beyond real)的世界,布勒東認為這個世界一直被理性壓抑,因而被忽略。受到佛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自由聯想法(free association)與釋夢理論影響,而推崇自動寫作與自動繪畫,即將任何出現在意識中的東西都寫或畫出來,不再以理性審查意識中的哪些東西應該被注意與表達,哪些應該當作是一時胡思亂想而拋諸腦後。因而,超現實主義者傾向從不經意的狂想、幻想與夢境中取材,以表現超越真實的世界。
超越現實,是超越二元對立
我們比較少看到布勒東的作品,這不意味於超現實主義的貢獻被蓋過了,而是布勒東不是畫家,而是位作家、思想家與哲學家,他對「現實」與「超現實」的意義有著深刻的思考。布勒東於《超現實主義宣言》寫道:「超現實主義是在沒有任何理性控制下,在任何美與道德之外進行的思想活動,目的是消除夢幻與現實、理性與瘋狂、客觀與主觀的界限。」
曾經參軍的布勒東,親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可怕。可是他並沒批判人類的道德性,而認為人類最大的弱點就在於他在生命的「偉大的精神冒險」之中,對於自己所具有的潛力顯得無知。人類的的失敗在於幾點:只能抓取自己感知的表層而無法深入下去;沒有察覺到自然世界的活力;沒有能力探究自身內在世界的自由的廣度。因此,在布勒東看來,人們不應繼續創作與享受優雅的布爾喬亞文學與藝術,而要有藝術以至思想上的革命。
布勒東的意志堅定,即使在再經歷二戰之後,布勒東對人類的境況仍未悲觀。當被問到對於卡繆(Albert Camus)《薛西弗斯的神話》中那注定徒勞無功的推石人有何看法,他說超現實主義者相信我們遲早都能夠粉碎巨石、摧毁巨山與這種命運的懲罰。
_________________
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