娥蘇拉・勒瑰恩:一位精通道家思想的西方科幻小說家去世了

撰文:01哲學團隊
出版:更新:

美國重要奇幻科幻、女性主義文學作家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又譯厄休拉·勒古恩)於當地時間1月22日星期一下午於美國俄勒岡州的家中逝世,享年八十八歲。

 

生於1929年的勒瑰恩是少數跨越奇幻與科幻界限的作家,一生著有長篇小說20餘部、短篇小說集10本、詩集7本、評論集4本、童書10餘本。她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奇幻小説《地海傳奇》系列(The Earthsea Cycle),雨果獎與星雲獎得獎科幻小説《黑暗的左手》(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和《一無所有》(The Dispossessed)。她也從事編纂文選與翻譯,曾將老子的《道德經》譯成英文,對道家思想也頗有研究。

 

勒瑰恩筆下的後人類世界

 

勒瑰恩用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與人類社會相似、但又文化迴異的異空間國度。

 

她小說中的後人類想象非常細緻,異度空間的獨特生物特徵、文化習俗等都包括在內。在短篇小說集《轉機:勒瑰恩15篇跨次元旅行記》(Changing Planes)中,濟國的飛行族群令人想起蠟翼的伊卡洛斯:

 

在青春期末期到來之前,翅膀是不會發育的,甚至沒有能夠說明翅膀是否會發育的跡象。直到女孩十八歲、男孩十九歲的時候,他們中的某些人會開始發低燒,並伴隨著肩胛骨處的疼痛……如果翅膀生長的過程受到了妨礙,那些骨骼和肌肉就扭曲、枯萎,造成難以忍受並且無法減輕的疼痛……對於最為保守的濟國人來說,有翼人的這個弱點被與宗教行爲聯繫在一起……長老們會為新生的飛人舉行類似葬禮的儀式。他們走到海岸邊的懸崖旁邊,然後把他推下去,並不停地喊叫著:「飛吧,飛給我們看看吧。」

 

飛人在地球人眼中具神話性,卻是別的次元中實際存在的物種。她筆下的角色充滿後人類想象,鳥與人的邊界被模糊化。跨越次元的星球遊記又會讓我們想起《瑞克和莫蒂》的故事。但有別於《瑞克和莫蒂》當中的消極虛無主義以及宇宙悲觀主義(cosmic pessimism),勒瑰恩的作品少有與銀河聯盟對敵的戲劇情節,而更多是以民族誌的筆法,寫異次元生物生活的市民故事,就如圍繞著「飛行」、「翅膀」而生的、衆生的欲望與怨懟。

 

生態主義的烏托邦

 

勒瑰恩十幾歲時,見父親在家中閱讀《老子》,自此與道家思想結緣,而年齡越大,她的鑽研興趣也就越深,後來也著手翻譯。中哲的閱讀深刻影響了她小說寫作的生態主義理念。

 

曾為英譯《道德經》作註解的勒瑰恩一直對西方的「烏托邦」概念有保留。繼為《一無所有》取副題「曖昧的烏托邦」(An Ambiguous Utopia)後,她在上年十二月的訪問指出,我們不斷書寫的「烏托邦」與「反烏托邦」乃是一體兩面。「烏托邦」必然帶有作者對「反烏托邦」的判斷。

 

以「太極圖」的陰陽作例,極陽的「烏托邦」若是完全控制,極陰的「烏托邦」則是完全失序。勒瑰恩認爲我們應該將烏托邦想象為互相依存、互相調和的陰陽,無論陰與陽都不應該在支配地位。因此,惟有將人類支配的想法放下,轉而提倡人類適應環境,才是生態主義的真正方向。

 

時空次元的旅人踏上了旅程,但對於活著的人類,我們只能如她書中《一無所有》的那句「除非過去和未來通過記憶和展望成為當下的一部分,那麼對於人類來說,根本沒有什麼道路,也沒有地方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