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調查:18歲至23歲詐騙疑犯逾8千 四成青年是「金融文盲」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近年跨境詐騙犯罪猖獗,海外高風險地區求職詐騙頻傳,據台灣警政署最新統計,今年1月至10月,台灣籍18歲至23歲的詐騙疑犯共8,207人,佔所有年齡層比例達21.87%,尤其學生族群屢成詐騙集團目標,有機構指出,台灣有四成年輕人是「金融文盲」,成為詐騙集團眼中的待宰羔羊。

台灣立法院教育與文化委員會12月19日召開校園反詐騙與反洗錢教育宣導公聽會。與會的民進黨立委林楚茵舉台灣警政署資料,指出今年1月到10月,18歲至23歲的詐騙疑犯共8,207人,比去年同期增加近20%;相較之下,同一年齡層的被害人7,442人,比疑犯的人數還少,呼籲台灣政府相關部門應採有對應對策。

2017年,亞美尼亞破獲一個涉及兩岸疑犯的電信詐騙集團,129名疑犯(包括51名大陸人、78名台灣人),乘坐中國民航包機被帶回中國大陸。(新華社)

民眾黨立委吳欣盈另引台灣金融研訓院調查,指出台灣有四成年輕人(29歲以下)是「金融文盲」,足見年輕人缺乏相關知識。「目前美國羅德島、喬治亞、佛羅里達、密西根等15個州已立法將金融教育推展至高中必修」,呼籲台灣借鏡相關經驗。

列席的台灣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長吳林輝表示,台行政院在今年7月15日核定「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該綱領揭示「識詐」、「堵詐」、「阻詐」及「懲詐」等4大面向,分別由內政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及法務部主政,教育部則配合辦理「識詐」宣導作業。

吳林輝提到,對於「識詐」部分要分齡分眾,因為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可能受騙上當的情形不同;以大專院校來說,有3種容易被騙的型態,分別為虛擬貨幣假投資、網絡購物(一頁式廣告詐騙)及解除分期付款。

參照台灣警政署2022年最新警政統計通報,2022年1月到10月的詐欺案件發生數計23,927件,較上年同期增加 3,622件(+17.84%);其中又以「投資詐欺」較上年同期增加1,418件(+36.52%)最多,「一般購物詐欺(偽稱買賣)」增加 417件(+16.71%)次之。

至於被詐騙手法在同期調查中,未滿18歲以「假網絡拍賣(購物)」最多,18歲至23歲年齡層以「解除分期付款詐欺(ATM)」最多,24歲至64歲年齡層以「投資詐欺」最多,65歲以上年齡層則以「猜猜我是誰」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