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訪美會否折損國共關係?

撰文:衛城
出版:更新: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敲鑼打鼓了數月,終於將在6月2日啟程赴美,預計過境舊金山、華盛頓特區、紐約及洛杉磯,行程重點除了替國民黨駐美代表處揭牌,也預計會晤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伯(Kurt Campbell)、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等人,朱立倫行前矢言要告訴美國「我們回來了」。

向來身披「親美」色彩的朱立倫,自今年農曆年前後便傳出赴美計劃,拖延至今,除了受制俄烏衝突在三月爆發、台灣本土疫情四月井噴與佈局年底縣市選舉等客觀環境因素外,國民黨內燒腦數月,企圖構思一套各方皆能接受的新論述,才是主要課題。相較於民進黨過去幾度就兩岸關係定位與《台獨黨綱》廢除問題舉辦大辯論,國民黨礙於「和諧」的政治文化,近月依舊採鴨子滑水的姿態,以低調徵詢各界意見為主。

如無意外,朱立倫將透過出訪,向美方說明國民黨在美中台關係的立場,其行動目標有三:

搭建與美國政壇「硬體」關係

首先,重新組織國民黨過去六年與美國政府疏離的關係是重中之重。善於打理與美中關係曾經是國民黨最自信的強項,於焉帶來經濟發展與穩定的外溢效果。但國民黨與美國政壇關係卻在過去15年間,隨着重心以發展兩岸關係為主,終於漸漸淡薄。從2008年馬英九政府上台,遂裁撤黨的駐美代表處開始,到2016年下野,中斷與華府聯繫窗口,再到2018 年美中兩強對抗勢起時,慣性於美中兩翼發展的國民黨,在民進黨傾巢「挺美」不惜餘力的對稱下,不招美國待見。走到了2020年,甚至在美國瘦肉精豬肉進口台灣的議題上,對號入座了「反美」政黨的大位。

從過去兩翼發展台美關係與兩岸關係的優勢來看國民黨近年處境,也難怪近年無論黨主席如何更迭,都難帶領國民黨在傳統優勢的對外關係上展翅——北京對台加重了自主經營的力道,華府對台也在民進黨「一面倒」政策下,獲得予取予求的地位,儘管國民黨內依舊「和中親美」,但在北京與華府雙雙插翅下,哪怕奮力振翅也飛不動。

如今,說了多年的國民黨駐美代表處重新開張,總算一圓黨內「親美」派的朝夕願望。然而,搭建國民黨與美國政壇的「硬體」聯繫,跨出一步是好,但具體功能是否能如願落實,則盡屬未知。

國民黨4月6日宣佈,國民黨駐美代表由國際部主任黃介正教授兼任。(資料照片)

突顯民進黨「負面表列困境」

這進一步帶到了朱立倫訪美行程的第二項目標,即於外如何將國民黨路線相當程度重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之言,以獲得重新「爭寵」的機會。

細究布林肯5月26日發表中國政策演說,有關台灣,布林肯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作為,不支持台灣獨立,期盼透過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但就台灣政治發展的現實來說,儘管北京過去幾年加大對台工作壓力,習近平2019年發表「兩制台灣方案」也掀起台灣內部絕大討論,然目前而言,能夠鉗制台灣各政黨論述邊界,並約制行動的定海神針,積極的操控者依舊來自華盛頓,而非北京。

在美國總統拜登發表「武力護台」說的三天後,布林肯聲明,美國的「一中政策」並未改變,依舊創建在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和六項保證,不支持台獨,支持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AP)

諸如「獨性堅強」的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便在不久前接受「全美公共廣播電台」(NPR)專訪,席間稱「台灣正在極力避免戰爭且將維持現狀、不尋求正式的獨立」,遙相呼應了布林肯代表的美國政府心願: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作為,以及不支持台灣獨立。

然而,縱使民進黨立場再怎麼百轉千回,政治現實底下能做到的,至多都是負面表列,如不改變現狀、不宣佈獨立,但避免台海戰爭單靠「不作為」始終消極,民進黨在既有意識形態與政治對抗意志不變的情況下,舉凡重啟兩岸對話和開展積極性交流,都無須期待。

對照民進黨的負面表列困境,國民黨確實有機可趁,但與民進黨在外「比美」的同時,如何於內再有別於民進黨,則是國民黨能否攻克問題的主要障礙。國民黨內「明日之星」、確定代表國民黨角逐下屆台北市長選舉的立委蔣萬安近日突拋兩岸說法,尤其在朱立倫出訪前夕出世,便帶給外界多一層的想像。

過去少有涉入兩岸論述的蔣萬安,在獲黨正式提名參選台北市長後,5月27日難得論及兩岸,稱「台北上海雙城論壇的舉辦前提是中共不再擾台、對台灣釋出善意,雙方地位對等才有舉辦的意義」,強調「回到堅持中華民國的主權,認清分治的事實,這作為與對岸交流溝通的基礎是非常重要」。

事實上,過去幾年不論國民黨內權力如何洗牌,不論由誰當家,兩岸論述都不脱離馬英九設下的「不統、不獨、不武」的框架。綜論民進黨與國民黨的說法,現實面都呈現「維持現狀」安排,差別只在於是否存在「一中」。蔣萬安所謂堅持主權與認清分治說法,概念並未偏離馬英九「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主權治權論,主要「亮點」是雙城論壇過去沒有這道門檻,而蔣萬安面對大陸卻新增了此項基礎。

蔣家後代、立委蔣萬安被視為國民黨內明日之星,其先後談及兩岸、蔣家等敏感議題,給出正面回應,佈局選舉、為自己拆彈意味濃厚。(資料照片)

國共關係成「見面犧牲禮」?

綜合於外與民進黨「比美」,於內要與民進黨差異化的任務,朱立倫此行估計能夠周全的,也就上述兩點。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在6月1日的行程說明,稱「國民黨要以行動展現重視對美關係,徹底反駁國民黨反美的謊言」,以及「國民黨與美國共享價值基礎」。夏立言甚至復古地列舉二戰期間,國民黨與美國共同對抗日本軍國主義及法西斯主義,冷戰期間攜手阻擋共產主義擴張的敍事,期望營造一波「回憶殺」。但往昔回憶太過久遠,與其着意模仿民進黨版本的「台美理念相近」,還不如放一張湯告魯斯(Tom Cruise)在《壯志凌雲》(Top Gun)中繡有中華民國國旗與美國國旗比鄰的空軍外套,用以突顯昔日國民黨主政下的台美關係還更有暗示效果。

總的來說,朱立倫訪美的影響留待後話,但出行的政治優先序已十分清楚:與民進黨競爭美國支持,但能否提供美國在民進黨負面表列困境下額外的利益,將會是日後總結朱立倫此行的最大回顧。一如國民黨宣示此行目標是「We are here!」,這顯然遠遠不夠,國民黨如何具體突出其「在這裏」的存在意義,會帶來什麼新的且民進黨無法提供的供給,才是美國政壇願不願意再給國民黨機會的根本,否則一切只是滿足其面子問題。

至於,重合美國政壇為先,次要區隔、差異化與民進黨路線,過往國民黨一度偏向的「重北京、輕華府」對外策略會否顛覆逆行,也是一個問題;即兩岸關係,或謂國共關係此際多大程度或成為朱立倫此行為滿足「親美」任務下的「見面犧牲禮」,則靜待朱立倫在美國做出怎樣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