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沒有資格對東亞區域安全吹哨

撰文:衛城
出版:更新:

在舉世譁然下,俄羅斯閃電出兵入侵烏克蘭迄今已逾一個月,戰事未歇,和談未果,唯一確定的是在西方對威權政體戒慎恐懼的主觀認定下,「今日烏俄、明日兩岸」成為多方默認的地緣劇本。儘管台灣政府極力撇清烏克蘭與台灣的可比性,依舊難以擺脱旁觀公親變事主的花式唱衰。

面對來自內外勢力擠壓自身的安全焦慮,台灣官方月餘來連忙着手一系列的宣傳說帖與推出研究報告,企圖緩和台灣社會內部不安的民心,並轉移、淡化美國政府是否馳援台灣的尷尬問題。與此同時,民進黨也試圖在「台灣不是烏克蘭,但北京無異於莫斯科」的矛盾對仗下,進行「和戰兩手」的策略。只不過,全盤推演而下,台灣政府「精心謀劃」的「和戰兩手」,表現更多的立場恐怕是「要和沒有,要戰不怕」的失敗結果。

綜觀民進黨政府在過去一個月時間除了枱面上重點宣傳與美國、日本關係強化外,也奮力加入制裁俄羅斯的西方隊伍。在借烏俄情勢因應兩岸問題方面,台灣國安局則提出報告,認為美中地緣政治競爭,深化東亞國家避險策略,美國積極展現維護東亞及台海和平決心,日本內部更逐步形成「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氛圍,積極提升對中共嚇阻能力,但仍不樂見台海爆發戰爭。此外,台灣國安局預期東亞國家對疫後經濟復甦需求高,將更加重視與中共經貿關係,對美中戰略競爭傾向採取避險策略應對,使台灣周邊地緣政治態勢更趨複雜。

蔡英文3月22日與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針對台灣加入CPTPP、烏克蘭情勢與區域局勢等議題,進行視頻對談。安倍晉三說,他曾在台灣智庫舉辦的研討會上指出,「台灣有事」等同「日本有事」,以及「日美同盟有事」。(總統府提供)

該份報告並舉中國大陸今年來持續強化南海軍事部署及灰色地帶威脅,尤其針對外艦進行跟監,海警船則常態性在南海巡邏,並加強監控越、菲、馬等國艦船活動與油氣探勘,謀求加大對「管轄海域」的實質管控能量。最後驟下結論,指稱「俄烏戰爭雖然使國際社會更加警覺俄中等專制極權國家威脅,但東亞地區尚無集體安全機制,無法共同快速協調應對台海危機」,表態「未來台灣應持續突出自身安全攸關東亞穩定,促國際共同反制中共威脅」。

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於眾議院聽證會上被問到,中國未來5到10年侵略或採取軍事行動的最可能潛在目標時,明確指出台灣將首當其衝,時間最快落在2027年。(美國國防部)

簡言之,台灣官方因應國際情勢,對外說帖先是從「台灣不是烏克蘭」、「台灣地位比烏克蘭更重要」等來為美軍支援台灣拉了一副上台階,但在情勢比人強,國際現實不容兒戲的窘境下,台灣官方開始言及不管美軍援不援台,台灣都要做好自身的國防努力,為美軍不支援台灣訂製一副下台階;最後再到台灣國安局的這份報告,內容無疑釋放台灣放棄單押美國訊號,轉向放大要求區域各國重視並努力保衛台灣的分貝,以「東亞地區缺乏集體安全機制」為帖,明示區域各國皆有遭受北京安全威脅之虞,意圖要拉區域國家下水,同台灣提早因應並對抗中國。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2004年曾試圖啟動「四方安全對話」,但美國因擔心會影響對華關係而拒絕。(AP)

另一方面,嫺熟兩岸關係,曾任台灣陸委會主委、現任台灣國安局長的陳明通,在國安局發布報告的次日也就外傳一份俄羅斯機密文件,指中共今年秋天可能攻台進行回應。陳明通認為相關說法只是認知作戰,從各種情資研判,中共今年要舉辦20大,因此希望整體能夠維穩,對台發動攻擊「不太可能」,強調兩岸關係在「蔡總統任內沒問題」,並矢言在國安局長任內,會盡心盡力維繫好台海安全的工作。

與此同時,方於2021年2月就任陸委會主委的邱太三,上任之初曾經躊躇滿志,期待兩岸「春暖花開」,一年過去,在民進黨政府揚外交、抑兩岸的旋律下,陸委會做為台灣官方涉陸機關可謂無有作為。就邱太三3月23日在立法院備詢的最新說法,表面釋放兩岸未來可以進行協商談判訊號,唯其認為基本條件在乎「維護中華民國主權不算台獨」,呼籲「兩岸互相承認主權」,看似在秉持《中華民國憲法》下,維護「中」、不言獨,但本質上仍不脱蔡英文政府近年「中華民國台灣」論述框架,即以中華民國掩護台獨,暗藏「兩國」論調,不禁讓人納悶,邱太三彼時的「春暖花開」之願如何許下?其若是真心實意擁護《中華民國憲法》的「中」,又何妨不直言「兩岸同屬一中」、回頭承認九二共識更直接了當?

美國「民主峰會」於2021年12月10日進行第二天議程,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受邀參與討論,其簡報的一張圖片,將台灣與中國大陸標示為不一樣的顏色,引發美國官員震驚。(HK01)

然而,在民進黨政府的認知下,這類圍繞在《中華民國憲法》的虛情假意,竊以為「以獨攀中」便足夠搭建兩岸對話空間,不僅不切實際,也無法取信於人。總結民進黨政府上下,在「聯美反中」的同時,既呼籲兩岸和平,願與北京以偷渡「兩國論」的形式平等對話,又頻頻回懟一支掃把也要打,其回應兩岸關係發展的和戰思維,若非僵固,即是失控,筆直地朝向「要和沒有,要戰不怕」的破裂而去。就這樣的民進黨政府組成,何來的顏面出了份官方報告,並以「吹哨人」自詡,怨懟東亞區域各國欠缺集體安全機制?民進黨政府欠缺避險(Hedge)思維,以犧牲兩岸關係來成就台灣內部政治利益汲取,並於外交路線採取一面倒,再來對內外強化被害者的人設;說到底,民進黨政府上下才是最欠缺集體安全意識與機制的群體,「反戰」意識強烈的台灣社會,是時候對這樣的民進黨路線吹哨,而非任其恣意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