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武力犯台能力年年提升 台學者:千萬別把人家當成紙老虎
台海局勢升温,《經濟學人》示警台灣是世界最危險的地方,美國前印太司令戴維森(Philips Davidson)警告北京恐在6年內武力犯台,台海局勢再一次成各方熱議焦點。對於解放軍近來軍艦「下餃子式」的服役,台灣學者直言北京每年動武的能力都逐步提升,而意圖從來沒有降低過,甚至也在提升,台灣必須認知中國大陸對台灣的威脅是在上升的,「千萬別把人家當成紙老虎」。
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廷向多維新聞表示,解放軍是否動武跟自己的能力和意圖有關,能力高意圖低,或能力低意圖高,對台灣的相對威脅都較低,比例最微妙的時候就有可能發生武力衝突。北京近幾年來,動武能力逐步提升,意圖從沒降低過,現在手段更多、選擇更多、能力更強,台灣一定要好好正視這個危機。
陳冠廷指出,不管是「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美國、日本、印度、澳洲,或者是英國、法國、德國對印太地區的重視,都會增加對這個區域安全的合作、投資,以及最重要的震懾力,也就是在此地的安全能力會增強,安全「能力」的增強會有效拉開與大陸安全能力的差距、進而也影響北京對此區、包含台海直接衝突的意圖。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分析,近來西方國家很多學者專家、政治人物,不斷提及台海可能發生戰端的論述,主要著眼於西方對習近平領導的中國的不確定及擔憂,這不確定性的構成主要有三點:不確定中國內部狀況、不確定習近平的權力狀況,以及不確定習近平的決策模式。這三個擔憂讓西方國家擔心北京是否發生誤判,導致擦槍走火的狀況發生,最後落得無法收拾的趨勢。因此西方國家企圖增強對北京的威懾力度,以期中國不要輕舉妄動,而美國強調的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是希望將中國拉進國際體系,讓中國能在國際遊戲規則中,正常運作與生存。
王智盛認為,目前中國跟西方世界還在找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不會太快出現,所以這樣的紛擾(西方對台海局勢的擔憂)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但王智盛對台海局勢則相對樂觀,一是中國內部在疫情後的實際情況,並沒有外界認為的那麼糟糕,二是對中共高層的權力運作也不悲觀,三是習近平並非躁進、窮兵黷武的人,習近平強調的是底線思維,目前台海雖然緊張,但只要各方保持理性,不至於走到戰爭邊緣這樣的極端。至於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的示警,儘管多有評論認為其言詞多有挑釁,但王智盛反倒認為吳釗燮的説法也是底線思維的一部分,即給北京清楚的訊號,只要擦槍走火或蓄意為之,台灣跟西方國家都做好最壞的打算,「把憂慮跟堅持放大化讓外界知道」。
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則表示,中共設計的台海議題解決時間表是2049年,只要北京覺得兩岸實力對比,隨時間推進往中共有利的方向前進,以及中美實力對比,也隨着時間往中共有利的方向推進,中共既然覺得時間都在北京這一方,就不會急着用高成本、脅迫性,甚至是戰爭的手段來達成目的。他點出,從習近平在博鰲論壇的講話,可看出北京現在也相對不願意跟團結的西方正面對抗,語氣上與不久前的中美高層對談有顯著差異。
如若中西實力均衡不如北京預期,出現朝往西方國家有利的方向移動,中西方的對抗情勢又當何解?宋文笛對此指出,現在西方比較團結抗中,特別是美國打擊中國的力道加大,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中國跟美國的實力正在拉近,如果實力拉近的趨勢和緩下來,甚至往反方向走,美國對中國的打擊力道,以及西方的團結都會往下走,讓中國的連橫空間加大。他認為,中共説到底是一個「相對理性的行為體」,有成本低的方式達到目的,就會優先用成本低的方式達成,
宋文笛也不認為西方會對解放軍武力犯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西方抗中力道的強弱會在一個區間浮動,即便西方抗中力道下滑,也不會弱到讓台灣「芬蘭化」,甚至放棄台灣被大陸武統的程度,因為台灣對西方國家來説,是一個「集體避險的試金石」及關鍵夥伴,這個地位不會因為西方抗中力道的強或弱就因此改變。
宋文笛也説,西方各國跟中國的關係,確實有很多利益相關處,目前看來,西方國家和中國會走向競爭並逐步脱鈎的格局,當然在經貿領域上,跟中國仍會有合作,讓中國在這之間有經濟統戰、連橫的空間在,「畢竟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跟資金,沒有人想放棄」,但在關鍵的領域上,如敏感科技、關鍵性的敏感基礎建設方面,應會持續往脱鈎的格局上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