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優勢「兵家必爭」 台灣會引入大陸人才嗎?

撰文:衛木槿
出版:更新:

隨着高科技持續發展,未來各產業與各國的重點無疑是關於人才的競逐。同樣的,人才缺口也是台灣企業口中「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的重中之重。特別是近期備受國際矚目的半導體行業,如果台灣要能持續保持產業的競爭優勢,就必須有源源不絕的人才投入。

台媒報道陸企 「比特中國」在台設立子公司,並挖角數百名台灣半導體人才。(Facebook@比特大陸)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歷經美國在科技上各種「卡脖子」之後,正加大力道引進與培育人才,其中台灣半導體人才更是重點對象,比如近期爆出的陸資智鈊科技有限公司與芯道互聯有限公司,通過共同投資新創公司的方式,在台私設大型研發中心,為母公司「比特中國」研發 AI 晶片,據聞這三年來被挖角的人才已有數百名。

也因此,當中國大陸提出十四五規劃,提出在半導體等尖端領域「強化國家戰略力量」時,台灣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中經院)學者劉孟俊便提醒「兩岸是人才的競爭,不是錢的競爭」,提醒台灣要慎防人才被挖角的問題。

對於各方對人才的迫切需求與呼籲,台灣行政院院會早先於2020年11月通過《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新創條例》),並於當地時間3月22日經台灣立法院審查通過。該草案的用意在於,可讓研究頂尖的國立大學與研發領先的企業合作設立研究學院,藉此培養高端人才,並初步鎖定「國家重點領域」為半導體、AI、循環經濟、智慧機械、新農業、金融等產業。

中國大陸近年加大力道培養人才。圖為青島國際院士港,該項目致力於打造國際一流、世界首創的院士聚集區。(中新社)

無獨有偶,今(2021)年2月中旬才傳出台灣經濟部邀請台灣半導體業者開會,可能在台灣位居前茅的幾家高等教育學府,如台大、清華、陽明交大、成功四所大學,成立「半導體學院」。如今《新創條例》的通過,輿論多認為「半導體學院」會成為條例首先受用者。

不過,這是否就能解決台灣人才培育的問題?

首先,「半導體學院」的概念並非新鮮事,如陽明交大在2015年時便已設置「國際半導體產業學院」,當時便是由官方與企業合作辦學,面向國際招攬並培育人才。而今日再新辦一所學院,是否能有更全面的突破?比如針對基礎科學研究下功夫、而不是像過往一樣強調技術學習。對於種種質疑,台灣官方應該有長遠視野,才能跳脱民間所質疑的,「人才只為部分企業服務」的惡名。

其次,就招生層面而言,一個尖鋭的問題是,假如成立了半導體學院,是否會面向國際?照理說,真正良好的人才孵育基地是廣納英才,不論其來自何方,集聚世界各地優秀學子與師資來台灣學習,在這前提下,當然也包括大陸學生。特別是大陸理工科學生的學習能力十分強大,正常來說應是爭取的對象之一。

陸生目前受限於兩岸關係無法赴台就讀。圖為2020年8月10日,台灣新黨召開「讓小明回家、讓陸生就學」記者會,呼籲台灣政府儘速解禁對陸配子女和陸生的入境限制。(許陳品/多維新聞)

但是,陸生到台灣學習現在成了敏感議題,先撇除陸生目前受限於兩岸關係無法赴台就讀的問題,就算兩岸教育界恢復互動,可以想象到的是,「陸生來台學習竊取半導體知識」、「陸生搶佔台生資源」等說法又會成為台灣立法院問政與輿論的熱點。

再者,培育人才不光是教育部門的施力,社會安全、勞動保障等環境的建置也是重點,需要各個點都進行妥善布建,才能吸引人才來台灣就學、甚至留在台灣發展。就如台灣喜歡引用以美國矽谷經驗作為新創參考,應該注意到美國是如何吸引人才、並在人才上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