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台灣中研院:發現人體突變基因 攜帶者感染機會接近零
新冠肺炎在全球造成超過265萬人死亡,也促使科學界希望對這個病毒有更多的了解,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李文雄的團隊,發現人體ACE2受體中的6個突變點,與新冠肺炎病毒的S蛋白相遇時,結合力特別差,也就是有這些基因突變的人,不容易染上新冠肺炎,另外3個突變點,則讓人體特別容易被感染。相關的研究成果目前已被國際期刊接受,尚未刊出,中研院院士李文雄昨天受邀到台南一中演講時,提到上述的訊息。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超過1億2000萬人染病,目前的研究確認病毒表面的S蛋白與人體細胞膜上的受體ACE2接合後,經由這個管道感染人類,李文雄團隊的研究則在於找出ACE2上可以抵抗新冠肺炎的基因突變點。
李文雄表示,ACE2在人體有穩定⾎壓與內分泌等功能,團隊是利用螢光素酶標記的方式,找出ACE2上的9個突變點,會影響與病毒S蛋白的接合,其中3個會讓人體細胞與病毒親合力增加1.4-1.8倍,也就是容易感染病毒,另外6個則讓親合力下降到只有一半、甚至趨近於零,不容易或不會感染。
從人類演化的過程,分析其基因,也找出人類、人猿、舊世界猴(生活在亞、非洲的猴子,像是狒狒與獼猴等)高度容易感染新冠肺炎,但新世界猴(生活在中南美洲的猴子,像是蜘蛛猴)就完全不會感染。不少台南一中的學生前往聆聽演講,對李文雄的研究相當感興趣,有學生就詢問能否改造基因,讓人類完全不會被感染,李文雄則表示,這是另一個研究的範疇,以現況來說,有這些突變基因的人可能並不多,同時這些突變也與人體血壓高低,或是最近提到疫苗副作用血栓等無關。
李文雄也提到目前新冠肺炎病毒已出現至少三個突變,包括英國變種病毒、南非變種及巴西變種,例如其中N501Y的突變基因,會讓病毒與ACE2的接觸點從原來的24個增加到34個,因此傳染力更強,另外E484K的突變,也讓病毒更容易逃避人類抗體。但他表示,最新研發的疫苗,包括輝瑞、莫德納疫苗,都是mRNA疫苗,特性就是在突破技術後,製造相對容易,可以很快因應病毒的變異,製造新的疫苗,而即使是打了舊的疫苗,仍能對人體產生作用,被感染後病情較輕、也比較不會傳染。至於目前大家都關切的疫苗副作用問題,李文雄也認為,「有副作用才表示疫苗有產生效果」,不必太擔心。
3款新冠肺炎疫苗副作用+賠償範圍及金額▼▼▼
延伸閱讀: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