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40年|台商:阿貓阿狗來深圳,能做出東西就是深圳企業家

撰文:楊家鑫 李富茂
出版:更新:

8月26日是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紀念日。40年來,深圳特區為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士提供了無數的機會。有台商就說,「阿貓阿狗來了深圳,只要能做出東西、想出東西,就是深圳人、就是深圳企業家」。

1980年8月26日,大陸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誕生。對於1980年代深圳的樣貌,1990年曾任深圳台協籌備組秘書長的台商蔡正富接受《多維新聞》訪問時指出,當時深圳特區小小一塊,只有靠近香港的羅湖區有一小塊地方比較發達,出了鬧區就是荒郊野外。「當時的印象就是一個小漁村,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地方」。

台商蔡正富1990年曾任深圳台協籌備組秘書長。

他說,不過深圳的變化很快,40年來每年都在蜕變,5年回頭看它變化很大,10年再看又更大,更別說20年、30年,現在回想起剛到深圳的1987年,「哇,那真是變化太大太大,都沒想到今天會是這個樣子」。

對於深圳變化速度感觸良多的不只是「老」台商。今年30歲的台灣青年花秉辰,2015年隻身來到深圳創業,他認為,深圳變化相當快速,「有些地方,才沒幾個月,久一點的一年時間,你可以發現深圳的某些地方樣貌、容貌完全不一樣。」對比之下,花秉辰認為家鄉台北的地景「十」終如一,他笑着說「十年過去還是一樣熟悉。」

也由於深圳是新設的特區,除了在硬體設施規劃上求新求快之外,其實真正的「本地」人相當稀少。花秉辰說,「我來了近五年的時間,依稀只記得身邊只有一位是深圳本地人,但他也是深圳二代」,即父母在特區成立之際,才從他鄉遷移至深圳。

深圳前海。(中新社)

蔡正富進一步補充道,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包容性特別大,人才幾乎都是外來的,有人講湖北話、四川話、台灣話、香港話、外國語等等,所以後來大家都把普通話、英語當共同語言,大家也互相學習、包容。

過去曾在香港金融企業駐點、後被派駐深圳的台幹黃文宣也表示,深圳的特色就是「新」的、「移民」的,來到深圳就好像有一股力量,督促、逼迫自己往前(錢)進。

他說,「周遭同事、客戶來到這裏(深圳),主要是因為『北上廣深』的道理,就跟台灣人喜歡上台北找機會一樣。而當人、環境都是為了拚事業而聚在一起,就會有種『輸人毋輸陣』(閩南語:鼓勵人奮發向上,勿落人後)的衝動。」

有台商表示,深圳的營商條件是大陸最好的。圖為8月20日,深圳時尚家居設計周暨35屆深圳國際傢具展在廣東省深圳市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中新社)

創新包容 阿貓阿狗出頭天

談到台商到深圳,蔡正富指出,1990年之前,大多都是台灣中小加工廠,因為當時台灣工資高、勞動力極端缺乏,再加上台幣升值,台商紛紛往外移,而大陸同文同種、工資便宜,深圳又緊鄰香港,進出口特別方便,吸引大批台商投資。

深圳台商協會會長陳忠和受訪時則表示,深圳的招商條件在大陸各地來講,不是最多最優,但深圳的營商條件是大陸最好的,包括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創新權等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對應企業發展需求,不斷出台刺激創新的政策;樹立有效治理及以服務人民與企業的城市政府楷模等等。

他說,以深圳目前營商條件,結合高效廉潔、勇於擔當的公務員系統,不僅不忘初心走在全大陸城市的前列,更是深圳拓荒牛精神的最佳寫照。

蔡正富指出,深圳能擁有多元、包容、創新的機制與氛圍,並不是深圳政府厲害,而是整個社會的氛圍就很好,「阿貓阿狗來了深圳,只要能賺錢,能做出東西、想出東西,就是深圳人、就是深圳企業家」,所以深圳的創業氛圍特別濃。

深圳台商協會會長陳忠和。(資料圖片)

1990年代就來往深台兩地、2006年開始長住深圳的久裕交通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世偉受訪時則表示,大陸政府對深圳挹注的心力,絕不是一時的,現在深圳需要的可能不是工廠,而是人文創新,這對台灣青年是一個機會。「不過台青也要意識到,深圳機會很多,但也代表競爭更多,必須做好準備」。

台青創業者翁鼎鈞則以自身經歷分享,他表示,深圳對創業者很友善,擁有許多政策配套、比賽、獎勵。對台港澳及大陸創業者,支持力度也較香港大,創業成本也較香港低。

不過,他說,創業是殘酷的不歸路,台灣青年若沒有完善技術或團隊,最好先到當地就業了解狀況,再創業也不遲,畢竟「要先知菜價,才能開餐廳」。

地鐵印象 跨區如隔天涯

另一方面,關於在深圳生活的體驗,陳世偉表示,印象最深的是,過去在路上常常看到許多人不守交通規則、電動車亂竄,但在2007年之後,隨着教育與法律完善,深圳在人文素養方面增加很多。

圖為深圳南山鋼結構博物館一隅。 (資料圖片)

台青花秉辰則認為,「可能是因為沒有文化底藴」。畢竟,深圳以前是小漁村,除了沒有本地文化、特色積累之外,如果說,聚在深圳的人都是因為這裏有個「深圳夢」,那麼人的最真實的功利之心容易表現,「說穿了,就是自私」。

不過,他說,由於深圳特區的產業特性,「人才水平高,對法治理解、文明現代性的解讀能力會比其他城市來的快」。

2019年開始長住深圳的翁鼎鈞則提到「交通難題」,他表示,在深圳開車成本高,到哪都塞車,所以大部分人都搭地鐵,「跟你一同擠地鐵的乘客說不定就是上市公司老闆」,但由於市區細長,地鐵站距離都非常遠,從寶安區到龍崗區橫跨60公里,大概要兩個半小時。

他笑說,「在深圳,一跨區好像就沒朋友,約下班吃飯,往往半年才能成行,畢竟下班很難再花一個多小時跨區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