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韓國瑜】投票最後倒數 台灣輿論上演「民主進退」之爭
撰文:楊騰凱
出版:更新:
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即將於6月6日登場,在投票前最後一日,在台灣兩大媒體《聯合報》、《自由時報》均透過社論對「罷韓」進行評論。《聯合報》方面質疑,罷免門坎在民進黨政府2016年上台後主導下修,形成「少數否決多數」的民主逆流。甚至本次罷韓過程可見綠營「罷韓國家隊」高度介入,均引發「反民主」的後遺症。反觀《自由時報》則認為,罷韓是高雄的民主實踐,不論投票結果如何,都將是民主的前進,人民的勝利。
針對罷韓過程中屢見不鮮的綠營政治鑿痕,《聯合報》社論指出,本次發動韓國瑜罷免案的主導者,正是前台灣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在高雄市長任內的官員(「罷韓四君子」成員尹立,曾任陳菊市府高雄市文化局長)。甚至,政府公權力的助攻宣傳更是層出不窮,就連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也在黨內下令動員罷韓。
《聯合報》認為,如此把罷免當成選舉「延長賽」,不僅否定了選舉的價值,也讓掌權者有介入空間剝奪選舉民意。《聯合報》也強調,韓國瑜2018年當選高雄市長時,獲得了近90萬票,如今經過民進黨主導的調降罷免門坎後,僅需57萬多票就足以使韓國瑜免去職務,這將構成「少數否決多數」的民主逆流。
至於《自由時報》則認為,2018年韓國瑜所喊出的「貨出去,人進來,高雄發大財」,一度讓高雄陷入沙塵暴,不過可賀的是,高雄市民有自覺地為民主保駕,不論韓國瑜罷免案的投票結果如何,都將是民主的前進、人民的勝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由時報》也在社論中對於民進黨的執政表現加以檢討。文中指出,2008年陳水扁造就了馬英九,2018年蔡英文造就了韓國瑜,本土政權必須精進執政能力,並以高標準的清廉自律,確保主流民意站在台灣優先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