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研發快篩試劑 台灣中研院被綠委籲更名「去中國化」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台灣中央研究院3月8日表示,該院已成功合成能辨識新型冠狀病毒的單株抗體群,未來將與數家廠商談合作量產,將可比照流感快篩,在15至20分鐘內完成篩檢,能大幅提高採檢量能。
但民進黨立委范雲於3月9日指出,中央研究院的外文名「Academia Sinica」具「中國科學院」的含義,故希望中研院能就更名展開院內民主討論,讓全世界知道該院的科學研究是來自於台灣,而非中國大陸。
台灣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3月9日邀請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報告該院業務概況。范雲質詢指出,中央研究院外文名「Academia Sinica」,「Academia」具有學院之意,「Sinica」在拉丁文中卻是指「中國」, 過去她曾代表中研院參加國際學術活動,會上卻遇到非常多國際學者詢問她,既然是來自於台灣的學者,那中研院的名稱為何不是「Academia Taiwanica」?
范雲認為,像是台灣有原生特有、美麗的柑橘、蛾、蝶都以Taiwanica(台灣)命名,或如台灣黑熊是以Formosanus(福爾摩沙)命名,而上述命名原則均為彰顯台灣之美的命名方式,並藉此呼籲中研院未來能有一個更本土化的外文名。
范雲說,即便中研院自1928年在中國大陸創立之際就將其外文名設定為「Academia Sinica」,但從1928年到今日將近百年,基於該院很多研究領域都已「本土化」,再加上中研院Facebook發文也多半強調研究成果是來自於台灣,如果「名稱就對的話」,就不用強調是來自台灣研究,故呼籲中研院應針對更改外文名的利弊開啟院內民主討論。
針對范雲的中研院更名提議,廖俊智則說,展開院內討論可以,不過由於中研院的對外名稱「涉及到國家定位問題」,而國家政策不是中研院單方面改變,因此涉及到更名恐要與政府政策作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