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日防疫思維大不同 台專家:「友中」不代表「舔共」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東亞地區衝擊最大,疫情仍未結束,但已掀起國際上友中與否的輿論波瀾。而最受關注的是日本大力援助中國大陸防疫一事,這不僅掀起中日兩國官民友好的一波高潮,也讓一直視日本為理念相近國家的台灣網民,對日本的評價出現改觀,開始對台日防疫措施品頭論足,出現難得一見的「台灣優越感」。
為此,我們採訪了台灣輔仁大學日本語文系特聘教授何思慎,除了談論日本防疫措施與台日比較之外,也聚焦日本對中友好的外交考慮,以及對陸日台三邊關係的可能影響。專訪分為上下兩篇,本文為上篇。
應對天災 日本思維大不同
從今(2020)年2月中旬開始,日本境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人數急劇增加,截止目前為止為618例(含鑽石公主號542例),是中國大陸以外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或地區。同時,感染區域遍布日本各地,甚至出現尚未找到感染源的病例,引發疫情大爆發的擔憂。
對此,何思慎指出,從目前來看,台灣除了境外移入病例,本土病例就只有一人死亡,看起來防疫上好像比日本好。但從公衛角度來說,像新冠肺炎這樣的疾病,要把它完全的阻絕於境外、滴水不漏,真的有困難。「你看台灣這麼辛苦地做,還是有漏網之魚。」
他表示,這點其實日本早就知道,所以一開始並沒有像台灣或美國乾脆完全切斷與中國大陸之間的交流,這是日本的防疫專家經過專業學理的判斷。
何思慎指出,日本的防疫思維是,如何讓民眾正確去認識疾病,在病毒入境之後,日本該如何因應,不讓老百姓因誤解而有過度恐慌。這是日本面對天災給予人類的挑戰,所展現出來的因應思維與態度,與華人文化有所不同。
不過,何思慎也表示,這沒有說哪一個做法是絕對好或絕對壞,只不過從目前情況來看,日本有1億多人口,出現600多個病例,扣除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的500多個病例、從大陸撤僑的13個病例,大概剩下60幾個本土感染病例,所以疫情能否定義為「失控」?「我想目前日本認為疫情並沒有在日本大爆發」。
他說,這也跟日本傳統上比較重視衛生習慣,有病的人會帶上口罩,以及「儘量不讓自己成為別人麻煩」的日本文化有關。
關於鑽石公主號成為「海上武漢」,何思慎則表示,鑽石公主號的因應確實比較有問題,有一點像「3·11」大地震後的福島核電廠事件,過去日本在任何災害相關演練中,並沒有顧慮到有這種複合型災害的情況,所以當出現預案以外的情況時,日本的應變就會出現一些值得檢討的地方。
他表示,就像有美國學者批評,「你們日本人只會根據教科書來處理問題」,我們也常常會說「日本仔頭殼頂摳摳」(閩南語,意指「日本人腦袋硬梆梆」)。這就是日本,遇到問題就是「制度、規定怎麼講,就怎麼做」,也許有人批判這是官僚主義,但這本就是日本組織文化的一部分,有利也有弊。
對中懷柔 不代表「舔共」
另一方面,台灣輿論開始出現批判日本防疫的聲浪,稱日本因援助中國害了自己。何思慎表示,日本首相安倍基於本國利益,去改善跟中國大陸的關係,不應該認為就是單純「親中」。台灣政治總是喜歡用情緒性的評論,用所謂「舔共」去「抹紅」一個對中國大陸採取懷柔策略的人物,現在台灣輿論也把這種情緒帶到日本身上。
他指出,日本是民主國家,當然內部對於安倍的做法也有批評,目前安倍的民調也確實下降,但不全然與疫情有關,還包括他之前「賞櫻之會」的問題,以及經濟衰退問題,這都是未來安倍必須面對的挑戰,防疫只是其中之一而已。當然,若安倍最後讓疫情失控,他可能必須在政治上承擔後果。
不過,何思慎強調,人命的價值都一樣,如何確保老百姓的健康,或許是防疫當中最要緊的事情,台灣網民也不必在網絡上指責日本,或跟日本比拼,甚至譏笑日本。因為目前這場「戰疫」還沒有結束,也許事後再由專家研究,或許台灣、日本都會找到更好的因應方式。
展現人道 兩岸獲利
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台日對陸態度大不同,台灣內部更出現許多對立輿論。何思慎指出,目前來看,除了台灣佛光山、慈濟等民間團體,基於宗教的大愛,對中國大陸提供協助,台灣政府並沒有對大陸的疫情給予一定程度的人道關心。當然這跟目前的兩岸關係、社會氛圍有關,這是台灣執政黨的決定。
不過,何思慎認為,在疫情中,應該少一點政治,多一點人道。這本是兩岸關係可以「遞橄欖枝」的機會,人道精神可以讓兩岸政治對立得到一些和緩,最終就如同中日關係一樣,不僅大陸獲利,台灣也可從中獲益。但民進黨政府似乎沒有把握這個機會、朝這個方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