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軍野戰防空系統 無法自動鏈網化?

撰文:陳宗逸
出版:更新:

根據美國國務院在當地時間2月7日的消息,已經通知國會,將出售數套整合防空系統(Intergrated Air Defense Weapon System, IADWS)給印度,包括5套AN/MPQ-64FI哨兵數組雷達(Sentinel)系統、118枚先進的陸射型AIM-120C-7/C-8導彈、數套導彈發射與控制模塊,和134組性能升級版刺針導彈FIM-9L型。這是印度在中、低空層防空武器現代化的開端,也是印度棄俄系武器、投入北約系統的重要里程碑。

事實上,這套原本名為NASAMS(國家先進防空系統)的自動化中、短程空域防空系統,從2002年開始,美國一直不斷想要推銷給台灣,希望台灣趁着1960年代的鷹式導彈汰換年限已到,逐年逐步以此先進自動化防空系統,來將整個台灣防空導彈網進行更新,尤其是台灣雖然已經擁有愛國者3型、2+型(PAC-3/2+)長程防空導彈,以及自制的天弓II和III型導彈,但是在中、低空層和野戰防空的戰力方面,依舊還在越戰時代水平徘徊,故一直有此打算。

印度打算花18億美金,採購美製IADWS整合防空武器系統,對台軍是個極大的諷刺。這套系統原本幾乎是為台灣量身打造。(Raytheon)

但是,台灣陸軍一向將野戰防空此科目,視為「邊緣科目」,軍種本位主義的考慮下,陸軍是專門「對地面目標攻擊」,沒有對空攻擊的業務管轄範圍,而且台灣陸軍還活在「台灣防空導彈密度世界第二高、僅次於以色列」的神話,認為一旦開戰,台灣的防空火力已經足夠掩護所有陸軍部隊空域安全,無必要再花錢提升野戰防空系統,故在二十多年前對美採購復仇者系統(車載式8連裝刺針導彈)後,就不再積極對野戰防空裝備大量投資。

但是,所謂台灣防空導彈密度的神話,有很大一部份是來自大批已經落伍、幾乎沒有實戰效益的鷹式導彈來補其數量。而台灣也不如以色列,針對大批擁有的鷹式導彈,進行無數次的升級改良,到了最後以色列發覺鷹式導彈再如何改良、也不符合現代化戰場的要求,故立刻自研鐵穹防禦系統(Iron Dome),由於實戰經驗豐富,根據經驗迅速逐步改良,此套系統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具效益的野戰機動自動化防空系統,連美軍都想採購。

台軍最先進的野戰系統,是二十多年前向美採購的復仇者系統,源自早期的刺針導彈技術。印度此次獲得的刺針導彈,則是擁有AIM-9X導彈尋標頭技術的BLOCK II型,相當先進。(台灣國防部提供)

反觀台灣狀況,目前野戰防空系統的裝置,簡陋到讓人訝異,比第一次波灣戰爭時代的伊拉克共和衛隊還要糟糕。由於沒有軍事網絡概念、沒有自動化整合概念,加上軍種本位主義的預算胡亂編列,故台灣陸軍目前使用越戰時代水平的野戰防空方式,除了以無線電通報來襲目標位置之外,能夠整合三軍、聯合作戰的全自動防空系統,幾乎不具備。

而其中關鍵,在於台灣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中科院)揚言要自主研發,卻將近15年沒有明顯成果。直到2021年度國防預算中,才開始編列少量預算,採購試用中科院研發的「蜂眼雷達」搭配「陸射劍2」型導彈的中、低空域防空系統,但是由於雷達的效率與美製品差異太大,且導彈產能與性能都不足,要談所謂「自動化」接戰的中、低空層防空系統,其路程還太遠。

台灣雖然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愛國者PAC-3型導彈,卻無法指揮各式導彈自動接戰、整合戰力,只能各自為政,無法完全發揮火力。(陳宗逸/多維新聞)

現代化戰場的整合式防空自動化系統,其重要的特徵,就是將野戰防空系統,也加入整體作戰鏈路之中,作為攻擊節點。例如,台軍構改/採購的先進F-16V Blk20/Blk70戰機,就是整體作戰鏈路系統的節點之一,可以透過網絡中心戰(Network-centric warfare)的概念,在戰場上實時提供信息、甚至介入指揮地面、海面上的防空武器,即使戰機機載導彈已經用完,其強大的AESA主動電子掃描數組雷達,還是可以提供給地面、海面的防空導彈,達到最佳使用效益,這是防空導彈整合、自動化的全新概念。

台軍已經擁有此種能力的武器,包括已經經過Link16/21升級過得海軍巡防艦,以及空軍F-16V機群,以及愛國者防空導彈陣地,和陸軍AH-64E阿帕契攻擊直升機,都具備此種先置導引、自動攻擊的跨軍種節點能力,可是台灣國防部在整體規劃中,並未把美軍視為絕對優勢的網絡中心戰,視為台灣國防建軍的優先項目,故陸海空三軍依舊各玩各的,近日倡議所謂的「聯兵營」編制,也僅在人員數量上玩玩務虛遊戲,並未實際將現代自動化作戰的DNA,納入整體防衛想定之中。

號稱具備「F-35DNA」的F-16V Blk20型戰機,事實上具備網絡中心戰的節點能力,能夠接手指揮地面、海面防空導彈接敵,可惜台軍並未在此自動化接戰程序上花太多功夫。(陳宗逸/多維新聞)

印度取代台灣,率先購買升級版的NASAMS系統,這是台美軍售關係中,相當諷刺的一個案例。這個源自挪威開發的野戰防空系統,事實上是針對中、小型國家、防空火力需要效率使用的處境而開發,雖經過美商的性能改良整合,但是整體血統是為了如同台灣此種小型島國而設計。防空火力密度高不高,其實在現代戰場上的意義不大,你是否能有效率地運用手中防空火力,確實捍衛領空,這才是重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