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之爭】江啟臣:兩岸最大距離非台灣海峽 是民主自由
國民黨在2月12日舉辦黨主席補選政見發表會,兩位候選人包括立法委員江啟臣、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均出席發表政見,層面涵蓋黨務改革、青年栽培等,然而雙方的兩岸論述,更是外界關注焦點。江
啟臣指出,九二共識已舊,年輕人未必覺得這個共識能夠代表自己,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如何在兩岸間締造新的信任基礎,他主張開放討論凝聚共識。不過江啟臣也提到,兩岸最大的距離不是台灣海峽,而是民主自由,對於未來的兩岸關係,堅守台灣的民主自由是底線,以保留給下一代「選擇」的權利。
江啟臣在政見中指出,過去國民黨曾搭建起九二共識這個兩岸良性互動的基礎,但隨著台灣內部、兩岸及國際局勢變遷,九二共識確實面對不少挑戰。首先,九二共識有點「舊」了,1992年時自己也才滿20歲,而當年台灣總統甚至尚未直選,不管當年兩岸當局有過什麼共識,比他還年輕的台灣人,未必由衷認同這個 「共識」能代表自己。
其次,九二共識過去有用,是因為它容許兩「各自表述」的模糊空間,但去年初,大陸在談到九二共識時強調「兩岸要共謀統一」,並指向「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壓縮了這個概念的彈性。民進黨又順勢偷換概念,把台灣民眾對一國兩制的恐懼,延伸為對九二共識的疑慮。
江啟臣指出,加上去年香港反修例事件,以及眼前爆發的武漢肺炎疫情,都凸顯中共極權威權的控管,已經成為風險的溫床。這些事件,都導致台灣民眾對中共當局的疑慮,連帶衝擊到對九二共識的接受度。因此,九二共識不僅顯得過時、欠缺彈性,也逐漸流失民眾信任。當中美地緣對峙的升高,也迫使台灣需要重新平衡兩岸定位。
江啟臣表示,未來應該如何延續九二共識「擱置主權爭議、求同存異、務實交流」的智慧,重新思考國民黨的兩岸論述締造新的兩岸信任基礎,他主張開放討論、展開辯論,最後凝聚黨內共識。不過,基於台灣民主,未來兩岸關係的任何調整,都必須先爭取台灣民意的授權,不是任何人能片面決定,同時堅守民主自由是不能退縮的底線,讓下一代有選擇的權利。
接著媒體提問,馬英九過去也強調,一中各表不會表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如果要求對岸承認中華民國,兩岸關係是否進入兩國論?這樣的方向與民進黨獨台路線又差在哪裡?台獨或獨台是國民黨的選擇?
對此,江啟臣回答,當今的兩岸關係已經不是1992年甚至是1949年的關係,況且談兩岸問題也不可不可慮美國等國際霸權的想法,然而擱置政治爭議和主權爭議是九二共識背後最重要的目標,畢竟兩岸交流的實際議題還是要解決,本次防疫就是實例,相信病毒也分不清什麼叫一中或一中各表。
江啟臣指出,在兩岸交流之中,「我們有必要堅持我們的主權,而這個主權的意涵,回到憲法就非常清楚,就是指中華民國,我們要求對岸正視。對岸到目前仍不承認我們的主權,也不承認我們的治權,僅不否認治權,其實不管叫九二共識或二零共識,倘若不能解決交流問題,這些共識的意義並不大。」
江啟臣強調,共識可以談,但不要忘記兩岸最大的距離不是台灣海峽,而是民主自由,留給下一代選擇的權利,也是基於台灣目前的民主制度,而這也是年輕人在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之中很重要的考量,如何確保生活方式不被侵犯且改變,「對於我們的下一代,我們必須替他們著想。」
江啟臣指出,至於所謂的台獨,「我們反對的是法理台獨,因為連蔡英文政府都說中華民國是獨立國家,因此沒有獨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