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台灣參與世衛 考驗國際與中國的政治碰撞
世界衛生組織(WHO)執委會(EB)於2月3日展開,台灣友邦如史瓦帝尼(大陸譯作「斯威士蘭」)、巴拉圭皆為台灣有力執言,獨缺2020台灣總統選前已有邦誼不穩傳聞的尼加拉瓜。中國代表亦於執委會中,炮轟台灣方面說謊,指兩岸疫情信息交流通暢,疫情信息皆有共享,無有不透明之處。此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再於公開場合,重申台灣若想參與WHO,必須在一中原則下接受一中原則的安排。儘管這無非是中共對台就國際參與的老調,在但肺炎疫情緊張之際,華春瑩此話一出,不意外地引起兩岸外交部隔空駁火。
無論兩岸如何在國際場域中博弈折衝,不能否認的是,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疫情的延燒,確實為台灣導來「重新」參與WHO的契機,中國大陸方面已被國際認為防疫不力,而台灣現在雖未成為重疫區,但無有信息透明交流、轉知等的可能結果是台灣可能成為防疫缺口,屆時對公衛社群的影響將難以估計。
然而,實事求是來說,台灣參與WHO的可能性有多少?這部分至少分成兩種參與,一是台灣突破過去馬英九政府的門坎──WHO觀察員,直接成為WHO成員;二是台灣與過去馬英九政府持平,以WHO觀察員身分,重回WHO。
依台灣目前國際現況,要想參與WHO這類重要的國際組織,尚需「重要國家」的加持,以及友邦、友好國家的輔助發言,才有可能為之。美國、日本、加拿大甚至歐盟皆已為台灣參與WHO一事發聲,另有其他歐盟國家內的國會議員為台灣發聲,這是屬於國際輿論的支持。
然而,輿論支持是一回事,「實質支持」又是另一回事。實質支持即是為了台灣,在WHO的場域中,同最有可能阻礙台灣入WHO或參與WHO的中國大陸,真刀真槍的對撞,為台灣開出一條參與WHO的路,或者是透過「枱面下」的方式,同中國大陸交易,使中國大陸妥協,願意主動敞開大門迎接台灣進來。只不過,從現實主義的觀點出發,鮮少有國家會在「非基於自身國家利益」的情況下,與大國做賠本的政治博弈。
儘管台外交部長吳釗燮於抨擊WHO用一中原則將台灣納入中國大陸項下的國際記者會上,表示對台灣而言,重要國家、友邦與友好國家的發聲就是實質的支持。而吳釗燮沒提到也可能無法提到,無法迴避的問題依舊在眼前:要支持台灣加入或參與WHO,就是得跟中國大陸「碰撞」,無論這種「碰撞」是軟是硬。
台灣倚靠輿論支持,參與WHO並非不可行,至少回到馬英九政府時期的參與模式(WHO觀察員身分)亦非不可能,但那需要前頭提到的重要國家持續不斷的發聲,以輿論施壓中國大陸,用外部壓力的方式使中國大陸不得不正視國際輿論,而台灣方面亦不能硬着頸子,該向中國大陸伸出的橄欖枝還是要伸,否則國際輿論無論怎麼支持台灣,台灣若維持過硬的外交立場都會讓發聲國家感到「艱難」,待疫情控制下來、時機一過,台灣便錯過一次重新參與WHO的機會,未來恐怕還要等上一段時間。
武漢肺炎的疫情恰好成為一次台灣參與WHO的機會,因為那再次透露於世界衛生社群及防疫的角度來說,台灣的防疫技術與專家能帶來的幫助都使台灣不可缺席,如何抓住此一時機,復又參與WHO,是台灣接下來必須抓準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