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大選過後 台灣在野黨面臨的生死存亡考驗
2020台灣大選剛結束,民進黨蔡英文大勝並且連任,而且民進黨在立法院也擁有61席,達過半數再次形成「完全執政」。而這對大部分的大陸民眾來說,顯然不是好消息,除了在兩岸關係又將迎來新的「寒冬」之外,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大陸在2019年7月底下令禁止赴台自由行的「解封之日」恐遙遙無期。
而大陸民眾除了關注勝選的民進黨之外,還會關心台灣哪些政黨的發展呢?
首先必然是這次大敗的國民黨。國民黨敗選後即將迎來權力架構重新洗牌的改革局面。黨主席吳敦義於敗選當晚(11日)便表示有意請辭,而在1月15日,國民黨召開中常會通過黨主席吳敦義請辭案,中常會同時通過黨主席補選時程,將於1月17日發佈補選公告,3月7日進行投票產生新任黨主席。
國民黨無庸置疑仍然是台灣政壇的最大在野黨,雖然大部分的政治人物反對「一國兩制」,但仍堅持「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因此從統戰及兩岸和平的角度來說,可能仍是大陸民眾認為可以支持和鼓勵的最大勢力。只不過多數大陸民眾都認為國民黨是「扶不起的阿斗」,而其「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特質也在屢次和民進黨的政治鬥爭中被揭露,尤其在國民黨經歷2018年「九合一」大勝之後,卻又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將大好形勢敗光,而其內部的主要原因就是無法團結。
不過也有部分大陸民眾認為國民黨的問題就是沒有「旗幟鮮明」打出兩岸和平牌,尤其在2019年香港反修例運動中,也跟着民進黨反對一國兩制,反而使得國民黨的兩岸論述被掏空,坊間更有「民進黨因反對一國兩制而大勝,國民黨因反對一國兩制而大敗」的說法。
相較之下,大陸民眾一般認為「和統保台」的新黨才是台灣政黨中唯數不多真正的統派,因此仍有一定關注度。例如,國台辦於2020年1月15日召開記者會,其間人民日報海外網記者提問,關於台灣統派新黨有可能解散的消息,顯示大陸民間對新黨有特別的關注。
不過,就如記者提問般,新黨的確面臨生涯大危機。由於新黨的政黨票從2016年的4.18%,跌至2020年的1.04%,最直接的衝擊是在得票未跨越3%門檻的情況下,無法領取政黨補助款,而往年新黨年領2,550萬元(新台幣,下同)補助款,這將大幅衝擊新黨接下去的發展。
此外,黨內的路線或許也面臨類似國民黨「反一國兩制」的危機。新黨原定推出的總統候選人楊世光於2020年1月14日批評黨內同志台北市議員侯漢庭,主因是他和台北市長柯文哲於1月13日前往布拉格市和市長賀瑞普(Zdenek Hrib)籤締姐妹市,而先前布拉格市長曾表示反對「一國兩制」,而賀瑞普所屬的海盜黨的反中立場更是鮮明。
換句話說,楊世光認為侯漢庭身為新黨議員應該拒絕出席表達政治立場。而外界也有猜測侯漢庭在未來也可能退黨以求更好的發展。不過侯漢庭則於1月14日在微博上回應「從政者本無懼耳語,要承擔的責任太大,指控本一笑置之,唯獨寒心禍起蕭牆」。言下之意,清者之清,濁者自濁。
而這兩個政黨之外,大陸民眾也關注曾說「兩岸一家親」的台北市長柯文哲所創的台灣民眾黨,尤其民眾黨在這次大選中獲得約159萬張政黨票,得票率為11.22%,成功將5席不分區立委送入立法院,每年可領7944萬的政黨補助費,同時獲得2024總統大選的「入場卷」,順利晉升成台灣第三政黨。因此民眾黨的發展也必然是未來影響兩岸關係的重要勢力。
而大陸民眾對這三個政黨的關注,除了它們各自的發展之外,重點還是對於它們各自的政治立場會對兩岸關係帶來怎樣的影響,因此大陸民眾自然不會「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