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吳敦義的功與過:守成持家是功 錯失革新機會是過

撰文:孟芹府
出版:更新:

2020台灣總統大選當天(1月11日)晚間,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見自家總統候選人韓國瑜敗象已現,隨即宣布率全體黨務一級主管辭職下台,但是並非「立即」辭職,引來各界炮轟,更給了部分虎視眈眈的野心人士一個伺機猛批的機會。
吳敦義拖到今天(15日),才率全體黨務一級主管,向中常會總辭,也在中常會上提出敗選檢討報告。

一眾國民黨青年黨員在中常會會場外抗議,要求中常會總辭為敗選負責。(中央社)

國民黨敗選檢討報告列出國民黨遭此滑鐵盧之敗的七大原因:一是「討厭民進黨」終不敵「亡國感」 ;二是「兩岸論述未能掌握話語權」 ;三是「惡質網軍帶領風向,候選人品牌形象飽受挑戰,難以爭取中間選民認同」;四是「高雄市長勝選模式無法複製,選戰策略選擇失誤」;五是「黨內矛盾不團結」 ;六是「不分區名單未能符合外界期待」 ;七是「青年參與政治程度高,國民黨不受青年選民青睞」──不得不說,這是「完全的廢話」。

吳敦義為國民黨敗選負責,也未如傳聞說的,吳敦義將動用黨機器為其展開主席保衛戰,但未如外界要求的「立即」辭職,不免被批為那是「一個不華麗的辭職轉身」。

國民黨周三(15日)舉行選後首場中常會,吳敦義在會上宣布率領一級主管總辭。(中央社)

吳敦義,一個受蔣經國提拔的政治人物,其功在於一人扛下了國民黨龐大的財務支出,作為保守型、持家型的政治人物,有其行政歷練輔助管理國民黨,縱不能開創新局,至少沒有讓狀況繼續惡化下去;其過則在於其受蔣經國提拔,卻未繼承蔣經國用壯育青的精神,也未趁着2016國民黨大敗後、要求改革聲音從不間斷之際,推行從黨務組織到青年人才培育的改革。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任內推行的「武林計劃」,要放有志從政的50位青年到國民黨的艱困選區耕耘,吳敦義未暫停也未推動,僅只是「看似有推動的擱置」,初選過程中地方在初選民調上屢用各種手段卡住新人的傳聞層出不窮,說是在吳敦義任內徹底錯失落實用壯育青方針的機會似也沒錯。

吳敦義白白浪費3年的結果,便是新任黨主席必須得在2020「再來一次」,且情況可能是比2016更加險峻,2020的結果已經透露了國民黨的中間選票支持度「幾乎是零」。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排入不分區安全名單,導致黨內矛盾加劇。2019年11月13日近百名吳敦義的支持者來到國民黨中央替吳敦義送暖,使吳敦義不禁紅了眼眶。(中央社)

持平的說,吳敦義不是一個「很差」的黨主席,從他張羅國民黨的柴米油鹽就能得知,但他保守的思維終不能帶領國民黨開創新局,以至於2018國民黨僥倖回光返照,卻因錯誤的戰略選擇,致使2018的能量被徹底消耗。

吳敦義辭職這事情,是好是壞孰難判斷,因為吳敦義若能發揮他的「最後價值」,在主席任期的最後,為國民黨的改革鋪上第一里路,或能得到他的歷史定位,但情勢、情緒全在風頭上,吳敦義終要下台。

而在吳敦義率黨內一級主管請辭過後,目前由資深中常委林榮德出任代理黨主席。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曾銘宗出任代理秘書長,繼續維持黨務運作與3月的黨主席、中常委改選。

待農曆新年過後,約2月3日至2月4日間進行主席補選登記,接着3月7日正式舉行黨主席補選投開票作業,屆時國民黨內部情勢又會怎麼變化,只有那時才知道了。吳敦義的下台,舊時代、舊人物的結束,或許是國民黨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