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滲透法.觀察】誰是台灣島內的敵人?

撰文:司馬台
出版:更新:

蔡英文在元旦談話中以「四個認知」要求台灣人民面對「中國(大陸)逼迫、滲透、分化」時要團結起來,以此為爭議四起的《反滲透法》辯護,並稱只要沒有接受北京指示、委託或資助從事法律所不許可的事,就不必害怕有違法的問題。

蔡英文為《反滲透法》的辯護說詞,其實很像長久存在於台灣社會中對於警察是否有權在臨檢時要求查看身分證及汽、機車車廂的爭論,支持警察有權力者的主要支撐就是「如果你沒有違法,就不必害怕」;然而,該論述在台灣社會始終得不到多數民意支持,原因何在?因為警察不需要任何可依憑的犯罪嫌疑就可以隨意查看人民身分證、車廂,甚至不需要法院同意就可以登堂入室查看、搜索民居,正是「威權體制」的重要象徵。

民進黨獨力通過《反滲透法》,讓台商人人自危。(洪嘉徽/多維新聞)

蔡英文身為法學教授,自然知道所謂「沒有違法,就不必害怕」論述的弔詭之處,並知道這是許多威權執政者的「牧民」手段,其奧妙之處就在於法令的解釋權與裁量權被掌握在政府手中,民眾不知「違法」的界限,往往在不經意中就會引來警、調人員的「主動關心」、「善意提醒」,就算司法機關握有最終裁判權,但因司法審判費時、費力,時間一久,民眾就會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態「自我審查」,從而產生寒蟬效應,終致形成「一言堂」。

更何況,在《反滲透法》尚未通過前,民進黨政府就已經將台灣法令運用到令人讚歎的程度,如近日引發討論、台大政治系教授蘇宏達拍視頻評論台北故宮轉型政策,已於網絡流傳年餘,卻在日前才被依《社會秩序維護法》中「散佈謠言」罪嫌被送法辦;又有台灣無黨團結聯盟籍立委高金素梅質詢農業金庫資金挹注「新南向政策」,憂心台灣農漁民存款恐血本無歸,南部農民於facebook轉貼相關訊息,則被依《農業金融法》中本刑為5年以下的「散佈流言或以詐術妨害農業金融信用罪」嫌被檢舉法辦,人數還多達數十人。

蔡英文元旦談話以「四個認知」說明《反滲透法》制定之不得不為。(中央社)

上述兩例只是最近被搬上媒體版面的「冰山一角」,被蔡英文政府視為與官方立場不一致的「假訊息」受到政府及調、警單位「積極打假」沒有見諸媒體者,恐怕族繁不及備載。

綠營人士長期以來都主張「敵人已在島內」,強調島內應建立「敵我意識」,全力防止「第五縱隊」分化團結,以維護台灣的「民主、自由」,《反滲透法》是「必要的民主防護法」,自然不會同意「不違法,就不必害怕」是「威權政府」的「愚民」說詞,反而會質疑「反反滲透」者的居心叵測,是否與「境外敵對勢力」相唱和。

不過,這是蔡英文政府及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的「強辭奪理」。要知道,台灣人民對於中共政權的「維穩重於一切」充滿疑懼,換言之,沒有人會反對保護「自由、民主」,也沒有人會直接反對制定防止「境外勢力」滲透、分化台灣社會團結的相關法令。

台灣人反對的是蔡英文「命令」民進黨立法院黨團限期通過《反滲透法》;反對的是沒有清楚定義「滲透來源」以及明確化「指示、委託、資助」法定構成要件,以及「境外敵對勢力」是否包括其他與台灣有領土爭議的國家等等。

2019年12月31日,新黨發言人王炳忠(左3)、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陳麗玲(左)等人到台灣立法院 外抗議反滲透法是「綠色恐怖」。(中央社)

然而,蔡英文對於所有對立法過程「不符民主程序」的種種質疑皆置之不理,無視台灣立法院「新民意」即將產生,執意通過備受爭議的《反滲透法》。簡言之,蔡英文元旦談話中以「四個認知」說明這是「保護民主」的不得不為,實際上只是為了掩飾自己可以「有所不為」的「愚民」之論。

再者,綠營人士皆說《反滲透法》是為了找出「島內的敵人」,那麼,為了這個目的將台灣變成不能批評政府政策、轉貼言論必須「政府公告為準」,倡議兩岸統一、一國兩制就會被懷疑是否接受「北京指示、委託或資助」,所有「非執政者族類」要隨時小心言行以避免警方登門「關心」、「善意提醒」,「凡執政者族類」可以任意批判,給站在政府對立面的所有人「扣帽子」,讓台灣政府朝原先要對抗的「威權政府」趨近,台灣的自由只剩下「選舉的自由」社會從「多元共容」變成「非友即敵」的二元對立等等。

若台灣真的變成「人人自危」的社會,誰才是「分化」台灣社會團結,破壞台灣民主的「島內的敵人」?這是值得台灣人民在2020年選舉投票前思考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