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反滲透法》只是剛開始 媒體法規另需總體檢討

撰文:楊家鑫
出版:更新:

《反滲透法》或將在12月31日三讀通過,近日飽受部分輿論抨擊是「綠色恐怖」。對此,台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今日(26日)表示,《反滲透法》只針對五種不法行為,不針對特定對象或身分,特定立場的媒體惡意扭曲、誇大渲染,意圖造成社會誤解,陸委會特予澄清。陸委會尊重媒體的質疑,但基於特定立場,刻意扭曲的作法不足取。
他並提到,面對中共對台滲透分化,《反滲透法》只是剛開始最小必要範圍的規範,對於媒體,需全面性、專業性的法規總體檢討,故不在此次修法處理。

面對部分媒體對《反滲透法》的批評,邱垂正強調,法案不該被扭曲為「綠色恐怖」或侵害人權。(楊家鑫/多維新聞)

12月26日,陸委會舉行例行記者會,邱垂正指出,《反滲透法》草案是在既有法規基礎上,進行最小限度、必要範圍內的規範,是針對5種受滲透從事的不法行為,包括違法從事捐贈政治獻金、助選、遊說、破壞集會遊行及社會秩序、傳播假訊息干擾選舉,以補充現行法律規範的不足。

他強調,《反滲透法》草案的規範內容具體明確,構成要件相當嚴謹,行為人必須有受境外敵對勢力指示、委託、資助的「滲透作為」,加上從事「不法行為」,才會成為處罰對象。並不針對特定對象或身分。

若行為人主觀上對於滲透來源、滲透作為或不法行為,並不具備認知,或並沒有使其發生的意思,就不會受到處罰,更不會因為往來中國大陸或與「滲透來源」有所接觸就構成犯罪。個案上是由司法機關做嚴謹的認定與判斷,也不會有「動輒入罪」的問題。「只要不進行違法行為,就不會受到《反滲透法》影響。」

針對近日有台灣媒體不斷批評《反滲透法》草案,邱垂正表示,有些媒體針對宮廟、師生、旅遊業者等特定群體,將議題加工製造,是混淆視聽、扭曲法律,製造社會紛爭。陸委會尊重媒體的質疑,但基於特定立場,刻意扭曲的作法不足取。

邱垂正強調,《反滲透法》的目標是強化民主防衛機制、應對中共不當介入,不應該被扭曲為「戒嚴法」、「綠色恐怖」、「侵害人權」。

值得一提的是,邱垂正表示,《反滲透法》只是剛開始最小必要範圍的規範,對於敏感科技的保護,以及媒體的規範,因涉及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等核心議題,需要全面性、專業性的法規總體檢討,故不在此次修法處理。

蘇貞昌:《反滲透法》立法有其必要

另一方面,12月26日,台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反滲透法》立法有其必要,不過應與社會多溝通,尤其是須請在大陸經商、就業的人們不必擔心,該法不會影響正常兩岸交流。

蘇貞昌更強調,台灣行政院完全尊重立法院對《反滲透法》的討論與協商,更指示陸委會與相關部會,在立法院協商《反滲透法》的過程中,應充分協助,並提供立法院需要的數據與說明,而假使該法三讀通過後,相關部會也須嚴格執行,以保障台灣社會的民主自由。

陸委會持續發佈文宣反駁媒體對於《反滲透法》的報道,強調針對不法行為,不針對特定對象或身分。(楊家鑫/多維新聞)

對此,邱垂正也表示,從5月份至今,針對中共對台滲透分化,朝野提出許多法案,陸委會也持續跟社會各界溝通,也許做得不夠多,溝通要更積極一點,但陸委會仍會爭取建立社會共識,化解社會疑慮。

他並強調,雖然《反滲透法》沒有行政院版本,但行政部門一直都有協助推動,草案是行政與立法部門共同努力,也參考了社會各界的意見,並非倉促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