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韓國瑜「痔瘡論」嘲民調無益選情 是掩耳盜鈴?
語不驚人死不休。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日前在台東造勢活動中,再度展現其擅長的「韓式幽默」,喊出「得民心得天下,得民調得痔瘡」口號。
由於當前各民調顯示韓國瑜支持度僅有兩成,遠低於超過四成的對手蔡英文,此番痔瘡說毫無疑問在暗酸對手陣營。然而,即便民調可能潛藏着人為操作疑慮,以及能否確實反應民意偏好的問題,但韓國瑜就連在泛藍媒體發佈的民調中也同樣慘敗,面對此一以統計科學為基礎的民意、民心測量模型,在嘲弄或譏笑其或許不夠準確之外,韓國瑜或許更該痛定思痛加以檢討的,是為何民調始終無起色。
不可否認,今年來包括在台灣或者國際社會,民調數字被實際投票結果推翻的例子屢見不鮮。如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夕,西方傳媒調查機構如《路透社》(Reuters)、《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等民調結果多顯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Hillary Clinton)以4%到5%領先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雖然有小部分民調顯示特朗普反而領先大約3個百分點,但考慮到民調統計通常有2到3個百分點的誤差範圍,使得特朗普領先的民調被視為失準。最後開票結果出爐由特朗普勝選,跌破不少人的眼鏡。
但事後學界也有檢討認為,希拉里實際得票率為47.97%、特朗普實際得票率為46.34%,只不過受到美國選舉人制度的影響,一來一往,不僅實際得票較少的特朗普反而取代希拉里入主白宮,而且在分配選舉人票後,特朗普取得高達306張選舉人票,反觀希拉里僅得到232張,因選制裁放大兩人之間的差距,給了外界民調預測全盤皆墨的錯覺。事實上,預測希拉里勝出的民調,才是贏家。
回到台灣的這場選戰,縱然韓國瑜造勢活動所到之處萬人空巷,支持者民心沸騰,但就連國民黨內部的選情評估,也坦言韓國瑜確處落後局面。如今韓國瑜將綠營在民調上的領先比喻為「得痔瘡」,若只是為了安撫支持者的躁動,才不得已動用「韓式幽默」心法,不妨就當成政治口水,聽聽就罷了。但若韓國瑜在提不出民調有何不公的情形下,直覺選擇不相信民調數字,又何嘗不是種掩耳盜鈴的行為?
看看民進黨政府為了爭取支持,就算被藍營痛斥政策買票,也要大撒幣端牛肉,最近台灣交通部在審查預算高達新台幣1,000億元的桃園鐵路地下化案,審查過程中,一名與綠營交好的審查學者對此案抱持反對態度,憂心台鐵虧損將擴大,成本還可能繼續上攀,使本案成為錢坑。面對親綠的審查學者抗議,交通部長林佳龍放話「不能讓個人意見凌駕政府」,不惜槓上學界。管他「政策買票」、「債留子孫」的抨擊多麼猛烈,民進黨在台灣總統大選民調上全面壓制國民黨,是不爭的事實。
在上次台灣大選中,國民黨不僅在丟失總統寶座,立法院也淪為少數黨,同時失去行政權與立法權,全面在野,這也是為什麼當前民進黨在選舉前夕大撒幣爭取民心,國民黨卻無從發揮制衡效果的主要原因,加上馬英九政府執政末期民心盡失,若要問國民黨執政哪一點比民進黨更好,一時之間恐難答上話。更別說國民黨最擅長的兩岸關係,也早已被操作成所謂的「中共同路人」,致使藍軍上下每逢兩岸就閉口。偏偏韓國瑜主打的「台灣安全,人民有錢」,均繫於兩岸關係的改善,當兩岸關係從國民黨的優點淪為缺點,又該如何讓人民感受到安全、能賺到錢?
韓國瑜說 「得民心得天下,得民調得痔瘡」,如果得痔瘡真能換取高民調,想必國民黨全黨上下一定會逼着韓國瑜接受這筆交易,偏偏兩者之間並不存在因果關係。若要問民心和民調之間的關係為何,不妨留交給科學來論證。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隻會講「幹話」的政治人物,註定贏不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