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故宮院長吳密察:文物是中國古典藝術經典 不可能「去中國化」
台灣故宮院長吳密察今天(31日)上午在立法院教委會進行「新故宮計劃」專案報告及故宮年度預算解凍報告時,針對故宮是否有「去中國化」問題表示,故宮文物就是中國的古典藝術精品,不可能「去中國化」。
吳密察表示,中國就在那裏,「我們的文物就是中國的古典藝術精品,甚至還覺得這些文物,一方面要拿到南院,另一方面還要拿到國外展,沒有去中國化的問題,而且也去不了。」而有關故宮定位,他認為「應該要在更大的亞洲範圍裏,看故宮對亞洲地方的影響」。
此外,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日前提出,未來要讓台灣故宮多達70萬件文物同時展出,引發質疑,故宮也回應指不可能執行。韓的國政顧問團總召張善政則試圖「救火」,與故宮前院長馮明珠一同提出「故宮4.0計劃」的「數位故宮」概念,指出批評韓的人都「沒有數位腦袋」。故宮隨即更發出「故宮數位化成果,遍地開花」新聞稿回應。
對此,吳密察表示,故宮的數位典藏一直在進行中,目前總數已達26.49%,而不同類別進度不一,例如書畫類已達95%,器物類已有85%,民眾透過檢索系統都能看得到。至於近來故宮遊客及門票收入減少,他解釋,很大原因來自於特展空間整建,沒有推出海外引進的展覽,令台灣籍旅客到訪減少。
新故宮計劃被指要「拆掉中國招牌」
為推動故宮公共化,提升南北兩院區之參觀品質,並促進觀光產業發展,台灣故宮自2018年起推行「新故宮計劃」,其中就包括整建庫房,涉及將文物搬遷至位於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存放。
不過,當時有故宮內部人員爆料指,該計劃最終目的是將中華書畫器物都搬去南院,位在台北的北院只留下圖書文獻類文物,改稱「東方圖書館」;南院則依前院長陳其南「東亞地中海」概念,讓中華文物成為東亞的一部份,北院、南院整合成藝廊,徹底「拆掉中國招牌」。由於相關傳言引發爭議,故宮最終表示搬遷只在北院內進行,不會送到南院。
及至今年2月,本身是歷史學家的吳密察接任台灣故宮院長,提出「不能把文物都放在庫房內」,認為既然南院已有展示空間,重要文物應輪流去南院展覽,但並非要固定某一個國寶移到南院去。他還曾在Facebook發文表示,應該將故宮文物中的翠玉白菜、肉形石等器物類全搬到故宮南院。
不過,耗資79億新台幣(約合20億港元)興建的故宮南院,曾被列為「新十大建設」,但由於遊客慘淡,園區周邊數間酒店接連倒閉,故宮南院也被戲稱為「蚊子館」(形容只有蚊子問津)。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