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去年發射自主研發「鳳凰立方衛星」 運作1年繞地球5701圈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台灣第一枚成功發射的立方衛星─鳳凰立方衛星,已成功運作1週年,提供中低變溫層(高度在200至400公里)之離子與中性粒子密度與分佈資料,也是35年來首次有關太空中低變溫層現地量測的資料。

台灣成功大學自主發展的鳳凰立方衛星,去年5月由國際太空站釋放,已成功運作1周年。(成功大學網站)

台灣成功大學參與歐盟主辦的QB50計劃自主發展鳳凰立方衛星,去年5月由國際太空站釋放。鳳凰立方衛星為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莊智清與航太系教授苗君易帶領團隊,費時4年自主發展的2公斤等級的衞星,長度10厘米,高度20厘米,搭載「離子/中性粒子質譜儀」,及成功大學自主研發的「太陽極紫外光探針」。

鳳凰立方衛星過去1年來共繞地球5,701圈,飛行距離超過2億4千萬公里。(成功大學網站)

在10個搭載相同「離子/中性粒子質譜儀」的QB50立方衛星中,鳳凰立方衛星是目前為止,唯一提供中低變溫層之離子與中性粒子密度與分佈資料的衛星。

莊智清表示,鳳凰立方衛星過去1年來共繞地球5,701圈,飛行距離超過2億4千萬公里,相當於環台灣島21萬圈或來回月球315趟,現在的軌道高度已由最初的410公里降到約370公里。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