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太平洋的波蘭」?台對美增購1985枚人攜式刺針導彈
台灣國防部已確定再向美國增購1985枚人員攜行式刺針防空導彈,預計在2031年以前獲得。據報,為確保這批武器能準時交貨,台灣國防部明年將首度派員赴美國駐廠,把關整體籌獲進度。
台媒《自由時報》今(16)日報道,台灣國防部為強化地面部隊短程防空戰力,自2019年至2025年執行「人攜式短程防空導彈」採購案,共斥資新台幣170億餘元(約合41.5億港元)預算向美國採購500枚人攜式刺針導彈。
不過,軍方官員評估,中國大陸以各種軍事手段進逼台灣,加上大陸軍機對台灣空域的威脅只增不減,因此須採購大量具機動性、運用彈性的刺針導彈,來反制大陸軍機、無人機等威脅。
報道稱,考量當前防衛需求,台灣國防部明年度預算書陳述,台軍已於今年5月修訂整體獲得規劃書,在明年底以前獲得500枚人攜式刺針導彈之後,再向美國增購1985枚同型導彈與相關配套,預計2031年悉數獲得。這也使得全案總預算自170億餘元爆增至690億餘元(約合168.6億港元)。
台灣國防部明年度預算書也提到,台灣陸軍明年將首度派代表赴美駐廠,藉此掌握各項專案合約計劃管制、落實財務監督,讓裝備能如期如質交運,並完善系統整合各類問題協調改進,以及後勤零附件籌補進度協調工作。
報道說,比起台軍需二人操作的現役雙聯裝系統,人攜式刺針導彈可由一人扛在肩膀上操作,因此具備高度機動性;其有效射程約4800公尺,未來將供台灣陸軍、海軍陸戰隊、部分海軍艦艇部隊、憲兵及衛戍東沙、太平島的官兵操作。
據台媒《中天新聞網》此前報道,國民黨籍的台灣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9月9日曾說,美國方面至今尚未正式宣佈同意增加採購的信息,當中的原因為何,台灣軍方應該說明。
另一方面,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9月12日在台北演講時強調,如果特朗普(Donald Trump)重新執政,台灣應該要盡更多自身責任,成為「太平洋的波蘭」,包括增加國防預算、採買更多打擊型武器、擴展核能發電等。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自投入選戰以來,數度提出對台灣「搶奪美國晶片生意」的不滿,更表態要台灣支付「保護費」。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