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根鮑華與告魯夫 從瑜亮之爭到手足情深|碧根鮑華逝世
人們常談論比利與馬勒當拿誰更偉大,但難有定論,畢竟兩人不在同一時代;歐洲兩大球王碧根鮑華(Franz Beckenbauer)與告魯夫(Johan Cruyff)卻曾在1974年世界盃巔峰對決。
兩人從瑜亮之爭,到惺惺相惜。告魯夫在8年前辭世時,碧根鮑華自言痛失手足;如今,兩大巨星終在天上重聚。
1974年的世界盃決賽萬眾矚目,西德(當時德國未統一)是主辦國,荷蘭則挾全能足球之威名,而且兩軍球星雲集:在剛完成的球季,碧根鮑華才與武勒(Gerd Müller)、漢尼斯(Uli Hoeneß)及畢烈拿(Paul Breitner)等協助拜尼慕尼黑首奪歐冠盃(歐聯前身);告魯夫亦以金球獎得主身分君臨巴塞隆拿,並帶領該西甲班霸於聯賽封王。因此這場決賽,也被視為兩大歐洲球王的終極一戰。
碧根鮑華逝世|德國足球失去最偉大人物 沒有他則沒有今日的拜仁
甫開賽,告魯夫已表現出球王本色,名義上司職中鋒的他,卻墮後控球,令本應負責緊盯他的福士(Berti Vogts)稍為遲疑,告魯夫乘勢加速,兩三步便殺入禁區,並惹得犯規;荷蘭由另一名將尼斯堅斯(Johan Neeskens)射入12碼,開賽僅2分鐘便領先1:0。
不過,荷蘭太早領先踢來有點輕忽,先被畢烈拿射入12碼,東道主再由「轟炸機」武勒轉身近射入網反超2:1。「橙衣軍」及後積極反撲,但告魯夫、列普(Johnny Rep)等連番施射,均被西德鋼門美亞(Sepp Maier)撲出,還有一球是畢烈拿於白界前護空門,結果西德贏得這一場世界盃經典對決。
「凱散大帝」碧根鮑華今場不是主角,平時他以防線「自由人」(或稱清道夫)身份,會伺機引球推進,或是後上以遠射叩關,所以雖是後防,但他職業生涯為拜仁攻入了75球。由於荷蘭攻力強橫,碧根鮑華這一仗幾乎完全將精神集中在防務上,唯一的精彩攻門,是以他招牌式「腳趾尾拉西」主射罰球,但被荷蘭門將莊布祿(Jan Jongbloed)飛身救出。難怪碧根鮑華賽後表示:「告魯夫是賽事的最佳球員,但我為球隊贏得了冠軍。」
那個時代,球壇幾乎就是被碧根鮑華與告魯夫主宰。告魯夫為阿積士、巴塞隆拿及飛燕諾贏得共10次聯賽冠軍,並為阿積士3奪歐冠盃,他自己也3度捧走金球獎;碧根鮑華亦為拜仁4次德甲封王及3奪歐冠盃,他亦在1972及76年贏得金球獎,如果以當代球星來比較,他倆就是那個時代的美斯與C朗。有趣的是,在球員生涯的尾聲,兩人曾成為隊友,為紐約宇宙效力,年長兩歲的碧根鮑華在美國踢了3個球季,告魯夫則只是短期合約形式加盟。
兩人也在差不多的時間展開教練生涯,1984年碧根鮑華接掌西德國家隊,更於90年擊敗由馬勒當拿壓陣的阿根廷贏得冠軍,繼日前去世的巴西名宿薩加奴(Mário Zagallo)後,再有人分別以球員及教練身分捧走世界盃。碧根鮑華之後曾短暫任教馬賽及拜仁,都獲得聯賽冠軍,但他的興趣似乎更偏向幕後工作,或是在專欄指點江山。這一點告魯夫也頗相似,雖然他帶領阿積士與巴塞創造王朝,但在1996年卸任巴塞主帥後,便沒有正式執起教鞭,反而以顧問或技術總監形式參與足球事務,當然,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倡議開設巴塞的青訓基地拉馬西亞,還有培育了哥迪奧拿。
談及與碧根鮑華的友誼,告魯夫曾在訪問中說:「我也記不起我們何時成為朋友的,但當我們對壘時,大家都很尊重對方,然後很自然地建立起友情。後來,我常到基茨比厄爾(Kitzbuhel)滑雪,他剛好住那裏,所以我們不時見面,白天我們一起做運動,夜裏我們談天說地,慢慢形成了很強的羈絆。」
因此,當告魯夫在2016年3月24日去世時,碧根鮑華難掩悲傷,「我很震驚,告魯夫死了。他不僅是我的摯友,還是我的手足」。何以敵人卻那樣投契?或許像告魯夫所言:「大抵只有我們能理解,在頂端的人,註定是孤獨的。」到了這一刻,這些偉大的球星們卻不再孤單,比利、馬勒當拿、卜比查爾頓、武勒、告魯夫、碧根鮑華⋯⋯天國的明星隊,比你在FC24的Ultimate Team星光熠熠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