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田徑錦標賽】灣仔運動場不變的兩三事
撰文:楊宇翹
出版:更新:
有天與從商的朋友爭論應否清拆灣仔運動場,他問:「為何幾百萬要就一小撮人而保留?運動場到處都是。」
不太清楚他所指的「一小撮」是多少人,更難以解理「運動場到處都是」的準則;就當他世界充滿跑徑,但灣仔運動場卻是獨一無二。
董建華到梁振英、的士起標由$15變成$24、人口由逾600萬升至逾700萬、樓市由眾多「負資產」到難有資產……然而不變的就是灣仔運動場的熱度。
在想,為何要就一小撮人而清拆?錢到處都是。
灣仔運動場閘兩邊以綠色鐵網圍着,由杜老誌道看入景觀單一,惟由場內向出,這個「橋底煙位」卻很受歡迎。
大概綠色是灣仔運動場的色調吧,一種永恆的綠。
台上頒獎台分123,事實看台也分123,然而每次在看台看得興奮之際卻把數字遺忘。
無論是運動員還是工作人員,場內的欄杆都會小休的最好朋友。
加速、衝刺、熱血、榮譽,是運動員堅持的事,亦是我們應該堅持的事。
灣仔運動場不止徑賽選手有拼勁,田項的一樣鍥而不捨,在這個沙池誕生了一個跳遠王子,叫陳銘泰。
落雨不怕,落大雨也不怕,工作人員穿上雨衣一樣謹守崗位。
田徑場上沒有這些工作人員,什麼都不是。
尺、旗、大聲公,是工作人員不可或缺的工具;對於徑賽選手,這些膠箱少一個也不行。
還記得小時不太懂描述灣仔運動場的位置,每次只會說「愛護動物協會下面」、「好多電燈箱的大廈那邊」;而長大後有朋友這些大廈內工作,表示返工亦可現場收看學界D1,感覺一流。
下大雨原來比想像中麻煩;負責收拾器材的阿姨指,一定要把用具抹乾才可入櫃否則很易生銹,然後就這樣她一直抹。
港灣道一帶,改變很多;惟離開灣仔運動場一定要走過的天橋卻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