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小學生夜登大東山挑戰萬柱海岸 副校長專揀困難路線有原因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小學生也能行到西貢花山、大嶼山大東山、大埔梧桐寨這些難度較高的行山路線?
中華基督教會基真小學副校長吳金曉近半年推動一個名為「山野生蹤」的計劃,帶領校內19位五、六年級的學生去行山,希望培養他們獨立及堅毅的性格,學習生態環境及歷史文化。吳金曉表示小朋友的體能比想像中還要強,他笑言:「細路係好行得,相反成日話佢哋唔得嘅係啲父母。」

基真小學副校長吳金曉在井底瀑向學生講解。(顏銘輝攝)

上周末,記者隨吳金曉及他的學生前往梧桐寨行山,觀賞瀑布,由林錦公路出發行上萬德苑,順序遊覽井底瀑、中瀑、主瀑及散髮瀑,最後走另一條山路回到梧桐寨村,全程約行5小時。最高的散髮瀑約位於海拔500米高,這條路線以上落山為主,甚少平路,體能需求頗高。

山路狹窄,吳金曉常常叫學生不要掛住玩,專心行山。(顏銘輝攝)

十多名小學生的步速有快有慢,數人體能相當好,緊緊跟貼領路的吳金曉,亦有的狀態不佳,由隨行的工作人員陪伴慢慢上山。今次約有10名工作人員同行,照顧學生的安全,他們大部分是吳金曉的山友,皆有10年以上的行山經驗。

在每個瀑布,吳金曉都會停下來,等齊所有人,再向學生講解,例如他在主瀑講解瀑布的形成。一路上,工作人員還跟學生分享行山心得,教他們使用行山杖及上落山的技巧。

眾人在主瀑下合照。(顏銘輝攝)

吳金曉說:「基真小學係屋邨小學,學生整體嚟講較多嚟自基層,平時唔係咁多機會接觸行山同山藝運動,所以我都想帶佢哋接觸香港大自然同山野。疫情都困得佢哋太耐,又對得電子產品太多,上網課都係對平板同電腦,更促使我想帶佢哋去大自然。」

吳金曉在主瀑下向學生講解瀑布的形成。(顏銘輝攝)

吳金曉本身喜歡行山遠足,有一對分別就讀五年級及中三的子女。在子女的嬰孩時期,他已經會帶他們行山。故此,他認為準備充足的話,小學生也有足夠能力去挑戰一些難度較高及路程較長的路線。

在瀑布下的大石,吳金曉叫學生小心攀爬,避免踩入水中弄濕鞋底,否則就會很跣。(顏銘輝攝)

「今次係第9次,之前行過大東山、花山、大刀屻,嚟緊仲會去蓮麻坑。你見到都係有難度,但我經驗話我知,佢哋係行得到,我啲仔女都係幾歲就同我行呢啲山。」他說:「家樂徑、自然教育徑,佢哋父母都容易帶到佢哋去,反而我帶呢幾條線佢哋未必咁易去到。」

在上山路上,吳金曉與學生自拍。(顏銘輝攝)

吳金曉:學生體能超出預期

去年,吳金曉向「香港教師夢想基金」提交這個「山野生蹤」計劃,獲得撥款資助。自去年秋季起,他帶領學生由淺入深,先行過曝罟灣、鶴咀及東澳古道等攀升較少的路線,再帶他們上大刀屻,夜登大東山,到訪荔枝窩,探索萬柱海岸。他說:「小朋友嘅表現超乎我預期,好行得,有時我啲helper(工作人員)都話,啲小朋友仲行得勁過佢哋。」

吳金曉帶學生上花山,遊覽萬柱海岸。(山野生蹤Facebook)

吳金曉一早已經計劃好所有行山路線,初期遭到基金評委、校長、其他老師及家長的質疑,因為他不是打算行最簡單山路。他說:「包括我介紹個計劃畀啲家長時,佢哋都有問我得唔得㗎?危唔危險㗎?會唔會好辛苦?成日面對呢啲問題。過程入面見到,細路係好行得,相反成日話佢哋唔得嘅係啲父母。」

吳金曉帶學生半夜行山,登上大東山看日出。(山野生蹤Facebook)

在多次行山活動中,只有夜行大東山一次,吳金曉有邀請學生的家長同行。他說:「嗰次夜行啲小朋友全部行喺前面,啲父母就喺後面追,呀爸呀媽行到氣羅氣喘。可能自從嗰次後,家長都發現小朋友原來真係得喎,係佢哋唔得。有啲家長之後都想一齊行,唔係話擔心安全,佢哋都想嚟一齊經歷。」

在山上最緊要互相幫助。(顏銘輝攝)

不過,吳金曉拒絕家長的要求,他解釋:「我就話呢個計劃嘅目的唔係親子郊遊,係要佢哋獨立,又學識團隊精神,注意安全。」從那次大東山之旅,他見到有家長同行的分別,「個別小朋友好依賴父母,袋又要呀爸呀媽攞,餓就叫呀爸畀麵包佢,凍就叫呀媽畀暖水,係會命令式咁叫佢哋父母。」

吳金曉帶隊行山,瞻前顧後。(顏銘輝攝)

「我哋係一個團隊,如果你有問題,我哋會支援你,但如果係你個人嘅嘢,就要靠自己自理,你唔會期望其他人會幫你揹背囊、畀麵包你,要自己帶自己準備。有父母,佢哋依賴性高啲。如果冇,佢哋其實係可以獨立得到。」

這個「山野生蹤」計劃已經舉辦了9次活動,下次會去行沙頭角的蓮麻坑。(顏銘輝攝)

學生:行山辛苦但值得

五年級的張梓廷跟足9次「山野生蹤」的行山活動,他表示每次都行得很辛苦,但次次都會去行。他說:「我好鍾意呢個活動,因為好有趣。辛苦不過值得,可以同同學一齊行山,好少可以咁多人一齊行。」

吳金曉(左)與兩位學生賴穎謙(中)及張梓廷合照。(顏銘輝攝)

被問到最深刻難忘的一次活動,張梓廷與六年級的賴穎謙不約而同講起夜行大東山。賴穎謙說:「上大東山學到堅毅不屈精神,要行好多級樓梯,好辛苦,但我冇乜點停過,大隊停我先至停低休息,係一次好艱苦但又好值得嘅經歷。凌晨行山好攰,中途停低望上去,天上啲星星好靚,再上6點幾睇日出,個景色好靚。」

有次行荔枝窩的旅程,吳金曉邀請到前環境局長黃錦星(右)同行。(山野生蹤Facebook)

在部分「山野生蹤」行山活動,吳金曉會邀請到嘉賓同行,例如去荔枝窩的一次,就有前環境局長黃錦星、梅子林村長曾玉安以及沙頭角生態文化協會主席李以強同行。有學生笑言叫吳金曉下次邀請特首李家超一起行山,吳金曉認真地想了一會,跟那學生說:「不如你邀請?你約到佢嘅機會仲大過我搵。真係㗎!」

問小朋友行山辛不辛苦?個個都答辛苦。問他們下次會不會再行?他們都說會。(顏銘輝攝)

不知是童言無忌,還是吳金曉這位副校長沒有架子,一班學生在他面前什麼都敢說。在落山途中,小朋友都行到疲倦腳震,有女學生高聲說:「吳副校,仲有幾耐先到?你唔好呃我!我返去叫校長炒咗你。」有男學生已經熟背行山界口頭禪,搶着應她:「轉個彎就到。」對答令人哭笑不得。

吳金曉希望完成10次活動後,將經歷結集成書,「以小朋友角度出發,講佢哋嘅心聲同感受,順便介紹香港美麗有特色嘅地方,希望啲路線可以畀其他老師都用得到。」

又話落山落到腳震?小朋友還要氣力跑。(顏銘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