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製造・香港大學|曲棍球代表全思思:棄做醫護 只為亞運搏盡

撰文:張倩儀
出版:更新:

【《01體育》從2月25日起,一連五星期推出「香港製造」系列,五組受訪者從我城每個小小的點,訴說關於「852」的信念。最後一期,有畢業於香港大學、現香港女子曲棍球隊成員全思思,回到港大,從懵懂少女談到搏盡無悔的香港精神。】
由香港大學護理系畢業後,全思思於伊利沙白醫院任職護士三年;但在疫情下,她決定離開這崗位,轉而成為朝九晚五的尋常「打工仔」。
「要練球會和港隊,再返Shift(輪班),太累了。」
28歲,好像是體力和意志力都該省着用的年紀,但她卻解讀為該全情投入、在亞運拚一次成績的當打歲數。
成為香港代表的第6年,全思思將當年港大李國賢堂的熱血種子,帶到香港隊,決心再與同屆隊友「衝一次」,於首個擔大旗的亞運「搏盡」,力求「無悔」。

【香港製造・香港大學】從懵懂中學生到香港代表。(廖雁雄攝)

屬於港大的搏盡無悔第一集:

香港製造・香港大學|曲棍球香港代表的原點 四年一夢搏盡無悔

港隊換血 成香港製造班底之一

「如果不是港大,我一定不會再打Hockey,更不可能入到港隊。」

全思思當年入讀港大,主要是為了住Hall、打波,選科之時,就選了看似最有趣的護理系。不過在學5年間,她3次在實習暈倒,她自認怕血、怕痛、粗枝大葉,最後還是入行做白衣天使。

畢業後,告別熱血沸騰的李國賢堂,面對現實世界,猶幸仍有港隊和球會,讓她不至於再放下球棍。「Year3那天教練叫我Open Tryout(港隊公開選拔),才發現:『嘩,和Hall Hockey是不同的層次。」

2018雅加達亞運前一年,曲棍球項目正式改制,香港代表必須擁有香港特區護照,加上女曲易帥,成就了一次換血的機會。「以前有好多外國人(非本地球員)打,當時就選了一批新人,所以現在港隊中,大概有一半是來自港大。」全思思就是其中一個。

【香港製造・香港大學】畢業於香港大學護理系,最後入行成為白衣天使三年。(廖雁雄攝)

第一次出戰泰國主辦的亞洲挑戰賽,自認「又驚又廢」,到2018年雅加達亞運,以香港製造的班底出戰,在一半前輩,一半新人的陣容下,她也表示自己也只是「落場掂下波」。當亞運後舊人退役,這批「新人」準備上力時,卻又遇上疫情。

接棒階段遇上疫情 仍辭職投入打波

2023年復常,回望疫情4年,連全思思都笑說原來當時走過太多未知:未知什麼時候解封球場、復操,未知能否爭取到亞運資格,甚至連亞運資格賽都不知何年何月能舉行。「(那時候)什麼都不知道,不知道還有沒有亞運打,因為如果沒有資格賽,只靠排名,我們很大機會沒有得打(亞運)。」她卻在這個時候把心一橫,辭去護士工作。

【香港製造・香港大學】當年為了入讀香港大學重拾曲棍球,香港女子曲棍球隊一員全思思選中看似有趣而又最有機會的護理系。(廖雁雄攝)

「不做護士,很大原因是想打球。」她坦白道,從第一年的心胸肺外科病房轉到第三年的兒科深切治療部,壓力大增,加上一星期練3至4晚波,周末又要比賽,令她身心疲憊。「練球會和港隊再返Shift(輪班),太累,所以我沒有當護士了。」深思之下,她決定轉換環境,找一份工時穩定、讓自己能堅持一邊上班一邊打球的工作。於是疫情下她決心卸下白衣,現時於一所醫療相關機構任文職,朝九晚五,至少不需要輪更。

到了28歲,一個像是要「成熟」的年紀,她卻毅然放棄專業,是「四年一夢」後的另一個追逐。「我覺得這段時間,是我和同屆隊友最可以衝刺的時間,想更投入在港隊,接下來就是亞運了,直覺這個時間點離開,挺適合。」也將在港大舍堂浸淫4年時植入的「搏盡無悔」精神,無縫帶到港隊。

【香港製造・香港大學】全思思坦言,有時候不知道自己能否承受港隊的重量。(廖雁雄攝)
【香港製造・香港大學】當亞運後舊人退役,這批「新人」準備上力時,卻又遇上疫情。(受訪未提供)

「搏盡無悔」的熱血種子

雖然情況和當年李國賢堂打「Inter Hall」爭「紅旗」不同,港隊隊友來自五湖四海,各有球會、風格,但唯一相同的,就是身穿港隊球衣,然後打場好波。「有一天,教練突然說:『6月有資格賽打』,但球場又未開,也沒有訓練,大家只可以自己想辦法。」

換上港隊球衣,束起馬尾,全思思「戰鬥格」地站在港大本部大樓走廊擺甫士,不擅成為焦點的她,見遊人穿插越過都會不時會露出尷尬笑;但另一邊廂,為了練球,她可以無畏無懼。

「我們不時會幾個隊友相約郁下,想keep下球感,當時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只可以帶球棍到不同空地傳下波。」全思思突然想起一件事,瞪大眼睛說道:「有一次好癲!」她照常與隊友到住所樓下的空地傳球,女生們戴好口罩,分組二人對傳,生怕觸犯限聚令:「我們已經隔到好遠,傳下波,誰不知突然有保安來趕我們,更有人報警,最後我們跑走了。我們只是想練波,想Keep到6月去比賽。」

6月的亞運資格賽6場賽事中僅失一球,以5勝1負成績奪冠,更取得亞運資格。(亞洲曲棍球協會)

雖然疫情的影響大,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未嘗不是一個迫大家多行一步的經歷。「其實疫情間,是進步得最快的時間,因為大家都好珍惜有球場、可以練波的機會。」亞運資格賽來臨,昔日的「新人」知道「前輩」不在,只能靠自己都打醒十二分精神,最後6場賽事中僅失一球,以5勝1負成績奪冠,更取得亞運資格。

由新人到主力 港隊賦予的覺悟

這天訪問,我們從港大走到沙灣徑,由李國賢堂聊到港隊,起初還口若懸河,說起Hall Hockey更是停不了,那份快樂和熱血輕易從她的口述間感受到。可是,一問到港隊,她總需要片刻沉思,特別是關於「代表香港的感覺」這道題。

【香港製造・香港大學】一問到港隊,她總需要片刻沉思。(廖雁雄攝)

「其實我很少想『港隊』這件事,因為在我心目中,(打球)這只是一件我想做的事,當你切切實實地做,就不會覺得是一件特別的事,也不會有優越感,因為我自己清楚,即使身為港隊一樣好多事要面對:例如狀態不好、跑得慢,港隊對我來說是現實(生活)。」收起笑容,認真說起港隊,她再想了想說:「這樣問起,我發現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港隊),當身為港隊時,原來不知道自己能否承擔這個重量。」

話鋒一轉,全思思就笑了笑道自己並不會想太多,港隊也好,球會也罷,自己打球的心態始終如一,當年的初心沒有變。

【香港製造・香港大學】港隊也好,球會也罷,自己打球的心態始終如一,當年打球的初心沒有變。(廖雁雄攝)

「我知道打亞運未必會好勁(成績),目標可能只是比上次的成績好一點,但最重要是打出最好的自己。可能今次會是我們(與同屆隊友)的最後一屆亞運,搏盡一次!」

經過港大舍堂的洗禮,注入一生受用的熱血魂,這個當天懵懂、沒有目標的女生,終找到方向,學會搏盡,讓自己回望時無悔的人生哲學。

【香港製造・香港大學】搏盡而無悔的人生哲學。(廖雁雄攝)

第一期:茶記中的籃球文化

香港製造・灣仔薔紅1|從修頓走入必食飯堂 茶記中的籃球文化

香港製造・灣仔薔紅2|球證何明達的故事:代表香港踏上奧運決賽

第二期:林村河與外界的連結

香港製造・大埔林村河|家與外界的連結 盛載女足的過去與未來

香港製造・大埔林村河|孖妹葉婉彤葉婉汶:用女足書寫香港人故事

第三期:彩虹道手球場的痛感回憶香港製造・彩虹道|手球人的痛感回憶 從石屎地翻滾到國際舞台

香港製造・彩虹道|手球港將張敏珊的故事:告別籃球爭取為港出戰

第四期:棒球人的獅子山下

香港製造・獅子山棒球場|一代棒球人的青春 山下默默堆砌勝利道

香港製造・獅子山棒球場|投手梁仲熙的故事:用盡方法令自己變好

香港製造系列合集:

香港製造系列合集|從我城的每個點 交織出香港製造的香港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