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放棄安穩文職創出一片天 攀山教練學在山水之間|盧澤琛專訪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踏足過新西蘭、日本、歐洲及北美的崇山峻嶺,攀爬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山藝教練盧澤琛這日回到原點,帶記者探訪一位老朋友,順道回憶這二三十年與山結緣的時光。縱使遊歷過千山萬水,也不如最初的起點,盧澤琛說因為回憶最美。

相約盧澤琛做訪問,記者叫他提議一處郊外地點,他選擇了西貢的鹹田灣及大灣。他帶記者上到兩灣之間的一個山崗,上面有片小草地。坐在草地上,放眼望去,俯瞰遼闊的沙灘。由海浪到黃沙,到灘後由疏落漸變茂密的叢林,再轉頭望過去,便是拔地而起的蚺蛇尖。

盧澤琛帶記者登上這座小山崗,可以俯瞰大灣的景色。(顏銘輝攝)

「每次回來都好像回到原點,感覺是回家鄉探望一個舊朋友,每次感覺都很親切。好像今日行經很多地方,回想起很多年前發生過什麼事,畫面仍然歷歷在目,很得意。」盧澤琛說。這次訪問由北潭凹起步,逆走麥理浩徑,經赤徑及大浪坳,行到鹹田灣。

他的老朋友就是西貢鹹田灣。

盧澤琛指住路邊的一處叢林,表示那裏以前是空地,他曾經在此露營。(顏銘輝攝)

「遠望變化不大,仍然是很美的海灘,但近看很多地方不同。例如大浪村有些村屋已經被拆卸,沙灘邊又多了很多垃圾,附近開闢了很多路徑,這些見證了日子流逝。」這次訪問喚起了盧澤琛很多回憶,那時的他還是新手。

他說:「那時我一竅不通,將所有東西掛在背囊出面,睡袋又吊在背囊底,左搖右擺,好好笑。現在回望過去,這是很得意的經歷,就是一個新手,什麼也不懂,得到啟蒙,再去慢慢發展,很感恩最初有人帶領我去試這件事。」

相約盧澤琛到西貢行山訪問,途經露營熱點赤徑。(顏銘輝攝)

在路上,他指住某處的荒屋廢田,講述過去露營的難忘事。他說:「在中學時代,露營煮食用酒精爐,那時大家都不太懂,有同學見火勢開始弱,在酒精爐未完全冷卻前就加酒精入去,導致搶火,有位同學燒傷。這是我第一次經歷山中的意外。」

「那晚我們的導師馬上報警,都花了一段時間。以前通訊不發達及不方便,記得最後要由水警派橡皮艇在鹹田灣登陸,再由直升機運走我同學。慶幸同學傷勢不算嚴重,這個經驗令我知道要小心處理爐具及燃料,否則很易有嚴重的傷害。」作為山藝教練,盧澤琛也想藉這件往事提醒大家,露營時一定要小心火種。

盧澤琛開辦山藝課程,與學生合照。(受訪者提供)

盧澤琛中學時加入童軍,自此愛上行山露營。他畢業後從事文職工作,同時業餘在青年中心任導師,帶領野外活動,並考取了山藝教練資格。到2014年,當時40歲的盧澤琛放棄正職本行,創立戶外活動機構「山樂」,將興趣與事業合二為一。他笑言:「直情完全轉了另一個行業,我以前上班是要穿西裝、打領帶的文職工作!」

安穩還是冒險?繼續過熟悉的生活,還是探索未知的可能?一個決定,改變了往後的人生。

盧澤琛教授三級山藝領䄂訓練課程。(受訪者提供)

他憶述當初因為工作上的不快,辭去在酒店的職位,之後到新西蘭及日本爬山。「辭職時未有立刻想轉行,想法是爬完山回來找過另一份工。爬山過程很正!新西蘭那次一個人去參加當地的山藝訓練課程。我與導師及一位同學,3個人留在山上8日9日,每日都爬山及訓練,之後回山屋。我形容那次是靈性上的攀登,在那個時間讓我靜下來,想了很多。回港後,令我開始考慮,是否真的以戶外工作謀生。」

盧澤琛回港後,報讀屯門鄉師自然學校的導師課程。他說:「在那間學校,每個老師及學生都要為自己改一個『自然名』,跟大自然有關係就可以。我喜歡行山,那就用『山』,在山上我很快樂,所以就叫『山樂』。」順利成章,當他成立一間戶外活動機構時,也以此為名。

盧澤琛到基督教聖約翰教會堅樂第二小學向同學分享登山知識。(受訪者提供)

「我很隨意,反正也是舉辦山上的戶外活動,希望透過山水為人帶來快樂。我自己的理念是,行山登山是開心的,身體上會令你健康,靈性上從山也學到很多。山可以教到我們很多東西,所以我想出一句話『樂在山水之間,學在山水之間』。」

從山上可以學懂什麼?凡事只要堅持、按部就班、知所進退,縱使面對困難和挑戰,總有解決方法。學習調節心態,享受當下每一刻。無論是晴是雨,走進山林,總能讓我們鍛煉身體,洗滌心靈。

40歲的一個決定,令盧澤琛由工作到生活完全投入山的懷抱。(顏銘輝攝)

以興趣為事業,以行山為工作,盧澤琛表示起步並不容易。他鼓勵所有為夢想奮鬥的人:「有時很奇妙,當你覺得捱不下去時,好似冥冥之中又有一些機會在你面前出現。你只要真心想去做,下苦功裝備好自己,不需要擔心太多,盡自己能力,總會行出一條路。」

在家人朋友支持下,努力耕耘8年,開辦不同的攀山訓練,為不同的團體策劃活動,山樂現在薄有名氣,上了軌道;盧澤琛也成為香港其中一名著名的山藝教練。他說:「這是give and take(取捨),在乎你追求什麼。人生是否只追求穩定及金錢?幾多才足夠?反而,我現在的工作很開心及有意義。

盧澤琛教授攀山訓練課程。(受訪者提供)

全情投入這個行業8年,在現實壓力下,會否磨滅對山的興趣?盧澤琛表示對山的喜愛從來不減。他一直控制住工作量,又會抽時間出國攀爬世界各地的名山,確保不會做到自己厭惡山。他說:「我將喜歡的東西教給他人,去感染其他人,讓他們可以感受及掌握山,我是很高興的。」